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亭树图(中国画) 母亲的菜园 “大石头”与“大石洞” 有来有往 日子兴旺 黑白之间的甜蜜 青春期,更年期 一只仅仅是猫的猫
第15版:夜光杯 2025-02-12

“大石头”与“大石洞”

赵伯陶

《徐霞客游记》中“大石头”作为一处地理位置,曾反复出现于《滇游日记六》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至二十二的日记中,如:“其脊北垂而下,二十里而尽于大石头,所谓‘后距’也。”文中“后距”指的是鸡足山后岭,至于“大石头”究竟为何,以目前所见的国内各注本皆无解。

因语言隔阂导致地名记述错乱问题,在《游记》中并不罕见。霞客在纳西族人居于主体地位的丽江府,与当地人交流就需要“通事”(即翻译人员)参与,即为明证。受当地方言影响,又无确切方志作参考,以上引文中的“大石头”很可能就是民间所称“大石洞”的音讹,然而这也直接导致徐霞客失去了进一步考察的兴趣,最终没有身临其境。

大石洞即“天华洞”,又称“华藏洞”“群仙洞”,俗称“石洞”,位于今云南大理州鹤庆县南部黄坪镇境内,坐落于鸡足山西侧,属于大理州境内最大的一个溶洞,一向被视为从西面进入鸡足山的大门。据传,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格萨尔王降魔驱害,被尊为一代战神,不幸在此遇难,增添了溶洞的几许神秘色彩。洞内,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明清之际大错和尚(钱邦芑)撰《华藏洞记》就有这般描绘:“洞穴奇分,路径岐杂,斜穿倒回,急难辨认。石髓滴注,凝结冰雪,嶙峋为笋、为柱、为剑盾矛戟,森列错杂。或耸为塔,高者一二丈,大八九围,或结为芝,蟠为菌,缠络牵引,已极奇变。”徐霞客在云南鸡足山考察了较长一段时间,却因一音之讹错过了一次科学考察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有研究者对《徐霞客游记》有关洞穴考察的内容作过统计,祖国南北将近三百个石灰岩溶洞都曾留有霞客的履迹,其中亦不乏错失良机的记述。例如,位于今云南大理祥云县西南约4千米处、昆畹公路南侧的青华洞(《滇游日记五》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十九日日记、《滇游日记十二》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日日记皆作“清华洞”,当属笔误),徐霞客曾先后两临此洞,可惜因水涨皆未能进一步深入探索。光绪《云南县志》卷二《地理·山川》著录:“青华洞山,在县南八里,下有洞,阔可十丈,山仅培塿,洞中深邃不可测……”这处洞穴为滇西新石器人类文明的典型洞穴遗址,素有“滇西第一洞”之誉。借用影视业的一句行话“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化旅游在古今中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