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星期五
寒假觅书香 迎接新学期 中学班级有了“心理小助手” 胃肠癌预警:“菌”能报准信 AI“精准治疗”让锂电池更长寿
第8版:科教卫新闻 2025-02-13

胃肠癌预警:“菌”能报准信

上海科研团队探索应用菌群筛查癌症方法

让胃肠癌发现更早一点、愈后更好一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团队对胃肠癌预警、预防和治疗不断探索,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开拓消化病学的边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粪便中星座链球菌或咽峡炎链球菌升高可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目前,他们的专利成功转让,通过粪便菌群预警胃癌的试剂盒也在开发中。

团队还率先证实了肠道菌群可用于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并提出了新的诊断方法。而我们所熟悉的叶酸、黄连素、他汀等传统经典药物,也可以为胃肠癌的预防提供新策略。

胃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还特别受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组成的胃肠微生态调控影响,而肠道菌群是值得深究的“预警信号源”。团队在胃癌病人的粪便和癌组织里率先发现肠道菌群里的两个细菌浓度很高的“宝藏”——咽峡炎链球菌及星座链球菌,可能成为用于预警和筛查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无创生物标志物。通过粪便菌群预警胃癌的试剂盒在开发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星座链球菌检测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并完成了成果转让。

至于大肠癌何时会来“袭击”?团队研究发现,低膳食纤维导致粪便丁酸盐含量降低,提示进展性腺瘤发生的高风险,从而首次证明了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我们认为,如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粪便隐血试验,共生梭菌丰度早期预警大肠肿瘤效果更佳,这也是易于推广的方式,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通过相关筛查,尽早通过肠道菌群的特殊变化预警大肠腺瘤的发生,帮助百姓及早诊断。”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传统药物治疗胃肠癌前疾病和阻断癌进展的新观点,让叶酸、黄连素、他汀、甲硝唑等传统药品被重新激活,焕发新生。

“传统药物价廉、安全性好,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基层医院普及的可能,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用得上。”房静远说:“叶酸和β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对消化道的健康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物质。我们尝试使用叶酸、β胡萝卜素等物质进行实验。通过试验,我们希望找到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肿瘤的方法。”对房静远而言,通过科研创新,希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案,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前辈的指导下,团队首先证明了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前提下,叶酸有一定的治疗萎缩性胃炎而部分阻断其进展的作用,该成果被写入指南。此后团队又在国际上首先通过临床干预试验证实叶酸可减少腺瘤的初次发生,该成果作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重要突破被纳入国内共识意见。

团队对肠镜下摘除腺瘤的病人干预两年以上,发现盐酸小檗碱(即黄连素)可降低腺瘤复发率22.3%,特别是对高危的进展性腺瘤防治效果更佳,被编入《2021中国结直肠癌综合防治共识意见》中。常用药他汀,也可能阻断结直肠腺瘤摘除后复发,具有潜在的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首先证实通过分析肠菌判断大肠癌术后化疗效果与预后。此外,团队还发现了一种名为具核梭杆菌的细菌,它在大肠癌手术标本中含量高的人化疗效果很差。这一发现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希望。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