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4日至16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将在德国举行。据主办方介绍,预计有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以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会议,此外还有约200场官方边会以及数十场公共外交活动。主要议程将聚焦于全球安全挑战、国际秩序的现状以及地区冲突和危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前景和欧洲的全球角色等。
值得关注的是,主办方在会议前夕发布了主题为“多极化”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为会议“定调”。报告聚焦世界多极化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引起广泛关注。
多极化“塑造”世界
慕尼黑安全会议创始于1963年,前身是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论坛之一。从2020年起,其历年报告主题聚焦“西方的缺失”“竞争与合作”“摆脱无助感”等多个主题。
今年,慕安会长达48000多字的报告在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进行总体评估之后,对多国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独特观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判断。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多极化’塑造的世界中。”报告认为,尽管对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程度各方尚存争议,但世界多极化已是事实,权力正在向更多有能力影响全球关键问题的行为体转移。报告说,一方面,很多人相信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可以改善多边合作;另一方面,许多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正经历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这阻碍了各国采取联合措施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威胁。
这个判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国家对当今世界战略格局的认知。在多极化的世界中,欧洲国家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现在的安全形势,欧洲国家希望通过国际机制和规则约束各方行为,使各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变得可以预测并能够进行沟通与对话。
欧洲心态陷焦虑
今年,欧洲为何如此关注多极化世界?慕安会调查显示,国际社会对多极世界的认同上升,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一方面,一些国家正在不同领域展现影响力;另一方面,超级大国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正在减弱。
对此,欧洲的心态显得比较矛盾,既有期待也有担忧:一方面认为多极化是机遇,新兴大国有潜力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冲突预防和危机外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则认为多极化也可能带来挑战,限制全球问题的解决。
出现这样矛盾的心态,与欧洲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从历史的维度看,欧洲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几乎从未像如今这样经受挑战。欧洲国家在军事与经济实力方面的不足使其在面对未来世界时显得焦虑。
欧洲的“焦虑”来自多个方面。安全上,欧洲面临着严重的地缘政治压力。俄乌冲突对欧洲的影响是多重的。苦苦援乌三年的欧洲既担心美国新政府“抽身离场”,又害怕特朗普绕过欧盟与乌克兰,直接与俄罗斯谈和平方案。经贸上,欧洲害怕美国的关税“大棒”,能源价格上涨拖累了欧洲经济发展。另外,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欧洲发展步伐显得有些缓慢。政治上,欧洲时刻警惕来自美国的干涉,欧洲战略自主仍然尚未成为欧洲国家的统一认知。眼下种种可以说是在战略自主缺失下,欧洲文明的深层认同危机。
合作共赢是正道
今年会议期间,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可能出现新的动向,考验欧洲的手腕。
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说,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高级官员将出席慕安会。据悉,特朗普政府将提出一项结束俄乌冲突的计划。欧盟方面表示,任何涉及乌克兰和欧洲安全的谈判都不能没有欧方参与。
本质上,欧洲要战胜战略焦虑,“强硬表态”之上更需要“真正觉醒”。部分国家秉持零和思维,片面强调相对收益,导致世界面临“双输”困境。如何走出困境?答案一直是清楚的:合作共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日指出,中国始终倡导建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方愿同各方一道,顺应时代大势,共享机遇、共赢挑战、共促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当今世界充满挑战,各国需要更紧密的合作。相信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认清这一点。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