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雕花梁柱上的裂痕,是‘拯救老屋’行动留下的修复印记。”在丽水市松阳县山下阳村清代民居里,宣讲员叶建寿巧用“古宅换新衣”等形象比喻,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大众语言,带着游客、村民深度游古村落。近日,一场“带着泥土香”的理论宣讲在山下阳村生动上演,吸引了300余名群众前来参与。
活动现场,宣讲员们以“新”的话语、“活”的讲述,围绕“活力松阳、古村文化、好人故事、电力科普”等篇章,通过“乡音宣讲+实景互动”的新颖形式,生动讲述了近年来县域发展的喜人变化与崭新面貌,全面展示了松阳古村落文化、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在智能制造、共同富裕等方面跨越式发展的成果。00后宣讲员胡艺与75岁民间艺术家六叔“新老”快板合作,讲述松阳智能制造过去十年间的转型发展历程。不少老人感慨:“没想到咱们县现在能产无人车,太了不起了!”
本场“秘境寻声”宣讲活动,通过挖掘“身边人与事”的典型素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快板、朗诵等表演形式,让新时代理论以一种更生动、鲜活的方式在村民、群众中传播开来。来自古市镇的基层干部麻可逸便是以平凡人的身边事为切入点,围绕“和谐邻里慈爱旧市”和三治一提升工作展开宣讲,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新时代发展理念、政策方针等方面的理解与认同。宣讲团团长严景城说:“只讲政策,村民很难理解。通过讲身边人的故事,他们会觉得很亲切,效果也更好。”
来自浙江大学的松阳籍学子朱涵宇全程参与了本场活动,他说:“参加完活动,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学子,既为家乡的发展自豪,又深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重大。以后会更加关注家乡发展,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让松阳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松阳县依托传统村落,创新采用“六式”宣讲模式,生动讲述“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新时代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故事。未来,松阳将持续擦亮“秘境寻声”“今晚七点半”理论宣讲品牌,秉持“一村一策”原则,打造差异化宣讲场景,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宣讲 +”形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本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