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剧场,就在身边增长 “涟漪”之上“圈”起你我他 居民区里开辟艺术“梯田”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5-02-20

居民区里开辟艺术“梯田”

大上海剧场下周二开台请来国家话剧院

大上海剧场内景

“演艺大世界”又增加了一座崭新的专业剧场,还是在居民区附近的文化馆里!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25日将以国家话剧院的话剧《苏堤春晓》开台。作为“大上海艺术公司启幕展演季”的重头戏,话剧《苏堤春晓》的导演田沁鑫和主演辛柏青明天将抵沪亮相。

“城市梯田”

融于城市风景

位于中华路、河南南路拐角处的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是上海中心城区中难得的一座身处区级文化馆里的新建专业剧场,从动念到开台,历经了8年。剧场整体建设指标超过了一般文化馆剧场的要求,对标专业剧场的硬件指标,仅在外观上就更接近追求艺术美学的专业剧场。

剧场相关负责人透露,整个剧场外观的设计主题是“咫尺山水、城市梯田”。在河南南路以写字楼为主、中华路住宅楼相对集中的“背景”下,这一剧场营造出一种似乎“身在远方”的惬意空间。纯白的色调与透光的格局,星空顶与弧线墙,使其在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甚而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意境美。据悉,这一美学设计理念,还注重镂空、透光,不仅使得剧场内能看得见城市风景,也不会对周围尤其是住宅区形成压迫感。

设计团队的第一稿方案是一幢圆柱体建筑,但是考虑到可能会在心理上形成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修改了方案,成为“城市梯田”的“台阶状”。如此,剧场所在的黄浦文化中心整体使用面积大大减少,但是完全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还为城市带来了一座全新的文化地标。

区文化馆

满足市民需求

这里也是黄浦区文化馆新址,因为融入了大上海剧场等公共文化新空间,使得整体建筑在功能上“升格”为黄浦文化中心。据黄浦区文化馆馆长高雯珺介绍,原本一街之隔有蓬莱电影院——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这家电影院拆迁后,这一带常年缺少公共文化空间。黄浦区作为最中心的城区,地价寸土寸金。20多年前,黄浦区文化馆“蜗居”在南京路步行街某商厦一隅。2011年,黄浦区与卢湾区两区合并时,黄浦区文化馆就挂牌在卢湾区文化馆所在地的重庆南路上。直至如今,黄浦区文化馆搬到中华路,成为“城市梯田”。

黄浦区文化馆的硬件“三级跳”意味着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不只是一个千人位的大剧场,还包括大上海新空间——一个座位数为270个的小剧场以及近300平方米的共创空间……这些空间今后可以开展艺术沙龙、美育工坊、国风雅集等社会大美育的相关活动,满足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台大戏

呈现“两创”

2月25日至3月2日,为大上海剧场“开台”的是国家话剧院的新作之一——《苏堤春晓》。该剧以非线性叙事结构,亦庄亦谐地呈现了苏东坡的一生际遇。全剧凸显了宋代美学,创新使用山水画影像,营造了亦真亦幻、浩然大气的舞台空间。宋代服饰的文雅与现代的活泼灵动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宋”之风骨、气象和韵致。辛柏青演绎的苏东坡,展现了一个诗人的豪放与惆怅,一个政治家的抱负与起落,一个文人为官刚正、为人率真的性情,一个丈夫对亲情的不舍与思念,一众士大夫对家国的赤忱之心……国家话剧院院长、该剧导演田沁鑫表示:“《苏堤春晓》与大上海的相遇,是历史文脉与当代剧场的共振。苏轼的‘守正创新’精神,恰与这座城市的基因共鸣。”

随后,上海民营院团缪时客接棒,将在这里上演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歌剧《青衣》、话剧《黑暗降临时》等一批剧目也将亮相开幕季。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