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区成立以来新设企业超过11.5万户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杨欢
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场高规格座谈会备受各界关注,谁出席了座谈会,受邀企业来自哪些领域,在全网引发热议。从新闻报道画面里,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临港面孔”。参加座谈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上海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和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都在临港投资建厂或设立基地,关联产业涉及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重点产业。
他们因何选择临港?走进东海之滨的这片沃土,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创业者大显身手,民营企业“一路生花”。
慧眼识珠,寒武纪天才少年带团队最早入驻临港
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寒武纪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天石以320亿元的身价排行第140位。
“普通科研人员”是陈天石给自己的标签。但在外界的解读里,他拥有超牛履历,被称为“天才少年”。16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岁出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工作,31岁研发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而后跟哥哥陈云霁“下海”创业。
寒武纪科技成立于2016年,凭借其领先的AI芯片技术,被誉为“中国的英伟达”。陈天石与临港结缘很早。2015年,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实施“上海脑-智工程”项目,陈天石就带着科研团队参与其中。如何将图纸上的科研成果,转变为具体的产品,继而实现商业化量产,是“上海脑-智工程”项目的目标。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中科院的支持下,陈天石带领科研团队入驻临港,于2016年4月注册成立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据临港科技城工作人员回忆,当时陈氏兄弟身着休闲服、脚穿运动鞋、背着双肩包,看起来和普通IT男无异。在“人工智能”概念还不被大家熟知的时候,两位年轻人带着几页PPT考察临港,阐述企业未来发展愿景。临港“慧眼识珠”,热情帮助企业注册落地,还豪爽地给予了3000万元研发扶持补贴。
“那时候,我们还没拿出实际落地的产品,担心得不到临港的青睐。没想到,临港管委会对新技术的认知水平非常高,他们不唯产值,也不唯企业名气,而更看重智能制造的前景,非常有战略眼光。就这样,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成了最后一站。”2016年的春天,陈天石和团队数十名年轻的芯片工程师,带着“寒武纪”这个颇有时空纵深感的名字,落户临港。
谁也想不到,这家年轻人创办的年轻公司,短短几年内名声大噪。2017年,寒武纪1A处理器搭载华为麒麟970芯片面世,成为全球首款手机端独立AI模块,寒武纪名号响彻市场。而后,陈天石启动“云—边—端”全场景布局:云端推出思元系列训练芯片,边缘端开发MLU220加速卡,并构建统一软件平台Cambricon Neuware。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后,寒武纪将重心转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成立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时,陈天石也没有料到,临港一跃成为临港新片区,从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不断成长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集群优势,宁德时代与新片区双向奔赴
过去的2024年,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产值全上海市占比10%以上,产值规模跃升至全市第3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全市占比20%以上,科技产业类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占全市1/3。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新片区经济贡献的主力军。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仪式在临港举行,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成功下线。“特斯拉与临港的二次合作,是对临港营商环境的肯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陆瑜说。
这几年,重大项目接连落地临港,新片区产业集群优势愈发明显。目前,宁德时代的上海基地设在临港。无论是市场观点还是内部考量,特斯拉这一最大客户布局临港,使得宁德时代向临港不断靠近“顺理成章”。
全产业链,韦尔股份在新片区增资不超过20亿元
集成电路是临港新片区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值增长最快的产业,已形成集设计、高端制造、装备材料、先进封装、芯片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记住了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韦尔股份”)的名字。韦尔股份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2021年8月17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对全资子公司豪威传感器(上海)有限公司增资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拟用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购置土地设立临港基地,以在未来履行公司上海研发总部及离岸贸易中心两项职能。目前临港基地正在建设中。
引育龙头,聚焦五大重点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要让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临港招商引资、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硬招牌。”春节后开工,临港新片区召开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临港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负责人介绍,从临港的产业发展之路来看,构建完善的前沿产业生态体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临港新片区将聚焦五大重点产业,引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 集成电路全链突围,继续发力装备、零部件,拓展先进封装、硅光、宽禁带半导体等领域。
■ 民用航空链主牵引,加快推动大部段总装、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研制、保税维修等环节配套企业集聚。
■ 智能汽车引领未来,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汽车软件、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
■ 高端装备动力之源,大力发展“空天陆海能”动力装备,培育储能、氢能等领域。
■ 数字经济赋能百业,壮大软件信息、数据服务等业态,提升“AI创新港”影响力,集聚万人规模数字产业人才。
同时,临港新片区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脑机接口、XR、具身智能、可控核聚变等提前布局。
2月18日,临港集团召开招商工作会议。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强调,大抓招商、大推招商。2024年,临港集团运营管理园区汇聚中外企业2万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42家,均占全市1/7左右,20家科技企业上榜全球独角兽,占全市的30%;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50亿元,园区企业营业收入1.97万亿元,上缴税金总额5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