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乙巳新咏 陌上花开(中国画) 鼓掌中的偶感 有梦不觉天涯远 再赴黔阳古城 四明白鲦
第14版:夜光杯 2025-02-20

四明白鲦

陈成益

数日前,朋友老铁发我一张照片,说是来到了四明湖边上一个叫麻岙的小水库。一入冬,湖上的水杉全红了,在滤镜的加持下,越发显得浓艳。有一条月牙形的土堤深入湖中,很多人在此拍照打卡。四明湖、四明山的角角落落我是常来常往的,这样的景观倒是第一次见。于是,一个叫麻岙的地方,便收入了我的地图收藏夹。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入此收藏夹,可是它限额五千,我只好随删随加。

上月,我们到上博东馆,看新开的书画馆,恰好有元末明初的顾园所画《丹山纪行图》。他用长卷的形式,画了顾园应友人之邀,经四明湖小山这个地方,来到汪巷汪复初的四明溪舍,画面中段真有两个很小的人提着灯笼翘首以待,大概是汪复初和他的小厮吧,友人相见,自是一夜诗酒。明日,经状元坊、过紫溪,但见“白石累累,流驶过清,鳞介下游,巨细可数”,谒刘樊祠,观白水冲,最后到白水宫道士潘实斋的石田山房,作《丹山图》。顾园画中的白水冲瀑布,相当写实,至今去看还是那个样子,所有地名,也一如当年。他们的这段游历,记录在图后余姚人徐性全所写的《游丹山记》中,同游者银塘杨彪、浚仪赵古则、蕲阳朱坦翁、栝苍王霖、会稽毛锐、余姚范玄凤、宋玄僖、吴居正、范骥,皆有诗题墨迹留存。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宋玄僖的《庸庵集》又成了我的案头书。他有不少诗篇,是题顾园顾山人之画的,而顾园所画,又不出四明地界,这可算是我的游历指南了。

因着这层缘故,四明湖,四明山,又成了我心心念念的地方。你要知道,一阵寒潮经过,那湖边的水杉,好比落汤鸡一样,树叶落下来,便稀稀拉拉,无甚可观了。今日得空,阳光又好,吃过午饭,便往四明湖边开。不走寻常去往梁弄的路,径直去四明湖大坝,大坝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入画的。数年前,我于平湖得见陆维钊《记参观四明湖水库》一画,他题跋说:“湖大于西湖十二倍。其右之闸乃所以泄洪也。全库工程,人力皆公社自任之。非今日新社会,何能成此。”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画中亭台楼阁、水库大坝,真算是旧瓶装新酒。苍松莽莽,远处岛屿罗列,我们今日看去,也一如画中。

在湖右景观路上兜兜转转,一路湖光山色,红红的水杉层层叠叠,四明湖到了色彩层次最丰富的季节。转过一个弯,不过一两里路,就是麻岙了。我们经过一个黄酒作坊,糟香扑鼻而来,路边堆满酒坛子,这种传统酒坊现在不常见了。数年前,在会稽山前嵊州崇仁茶园边的酒坊里,买过几坛原浆黄酒,至今原装未动,怕是要陈为女儿红了。此番路过酒坊,女儿一个劲说好香,她跟我一样,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抱以敏感。

未到麻岙,路边的车已排起来了长龙。很远就看到湖中有一队人正在捕鱼,湖水已经很浅。坝上有大吊车正在作业,将一箱箱水库里捕起的鱼,往湖边递送,这种景象倒是第一次见。刚下车,就听到有人说,上午还要壮观,打鱼好几吨。原来今天是麻岙湖迎新捕鱼节啊。误打误撞,我们无意中闯入了麻岙的节日。坝上彩旗飘荡,各种小摊一字排开,罐罐奶茶、崧厦臭豆腐、谢塘五香干混在一堆香料里边。还晒着一排排的鱼干,好不壮观,在冬日暖阳下,透着红光,摸起来已经是硬硬的了。一箱箱从湖里递出来的鱼,很快被守在边上的食客捞起,抢光。鲢鱼真大啊,几十斤,足有一个小孩的个头那么大,他们不用塑料袋,而用那种大号的编织袋装,再大都能带走。鲫鱼三十,青鱼二十,鳊鱼二十五,鲢鱼十块,价格非常明确,也没人讨价还价,因为都知道这一年一次的水库鱼,水清,鱼好。最贵的是白鲦,七十一斤,大的足有十来斤,七八斤,一条五六百,真是鱼中极品啊。

多年前,曾有苏州东山之行,说到吃食,当地人极力推荐太湖三白,白虾、银鱼、浪里白鲦是也,我以为要数白鲦最好。其实这并非太湖特产,四明人也素喜白鲦。南宋宝庆《四明志》就说它“板身肉美”,元至正《四明续志》更说“板身肉美,江海俱有”,可见古人的观察是很细致的。元代寄寓四明的西域人吉雅谟丁,更是懂得欣赏白鲦,他的一首诗写道:“白鱼入馔松醪熟,红稻供炊笋脯香。”白鱼即白鲦,寻常食物的堆砌,被他写得饶有诗意,可见元代西域人的汉化之深。

清人袁枚是个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记载了白鲦的吃法:“白鱼肉最细,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余在江中得网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则肉木矣。”一鱼三吃,他有多爱白鲦,还不忘提醒别糟太久,生怕人家负了美食。

麻岙湖中泛着一丝鱼腥,和着远处酒坊的酒糟味,女儿说很像蚶子的味道。红红的水杉林也无心多看,此种景物,往往远观尚可,照片看看也好。来到跟前,便觉冬日之萧瑟。在月牙形的土坝上穿行,我们总惦记着湖中“得网起活者”。心有所想,便反映在人的行动中,我们快步往鱼摊走。这时,湖中的渔夫都已不见,吊车也开走了,各色摊点眼见要打烊,真有菜市到了中午十二点的感觉。好在捕鱼节的主角鱼摊还在,但鱼都沉到了水箱底部,快被食客抢光。白鲦,有十来斤的,三四斤、中等个头的都没了。只能来条小的,一上秤,两斤,除开塑料袋,算一百三,正好是我理想中的大小。扎好两层塑料袋,放到车上前备箱,你还别说,我真见过钓鱼佬用前备箱养鱼的。

“用酒蒸食,美不可言”,袁枚这句话,在我脑中盘旋。顾园笔下的四明景致,也无暇再考,正如邓牧《雪窦游志》所言——“余兴亦尽,不暇登陟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