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独库公路(油画) 幸遇“不放心”医生 空杯 黄公望之图 去成都喝茶 消失的光年 睡前书
第14版:夜光杯 2025-02-28

黄公望之图

米舒

访富春江,前后五六次,每次总看不够。在旖旎飘逸的山水中,有座黄公望雕像。仰望画坛先贤,不由得让人想到稀世珍宝《富春山居图》。

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述,黄公望原名陆坚,常熟人,他七八岁时,常熟沦陷,父母不幸双亡。九十岁高龄的永嘉人黄乐膝下无子,他见孤儿陆坚聪颖可爱,便有意收为义子,旁人贺道:“黄公望子久矣。”于是陆坚便改名黄公望,字子久。黄公望23岁经引荐当了一名书吏。由于元朝实行人分“四等”,南人地位最低,黄公望至中年仍是一名小吏,后受上司张闾贪污案牵连被捕入狱。待出狱时,他已年近半百。

放下世俗之念的黄公望开始当隐士,以卖画行卜为生,其间结识了不少文人画家。一日,他拜访书画名家赵孟頫,开门的是赵孟頫外孙王蒙。黄公望说:“子久千里迢迢而来,诚心求开蒙。”从小受书画熏陶的王蒙直言:“若说开蒙,起步岂非晚了?”黄公望答:“人生百年,我还有半百岁月。”王蒙为之感动,向外公引荐了黄公望。50岁的黄公望拜65岁的赵孟頫为师,成为“松雪斋”入室弟子。

黄公望为了创作一幅画,常常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山水,下了雨也茫然不知,自号“大痴”。黄公望结交了当时有名的画家,当他获悉某人珍藏名家画作原件时,便一一拜访,以其诚心与痴情感动收藏者,得以临摹到十余位大家的真迹。他终于在水墨山水图上略使淡赭,独创了“浅绛山水”画技法。主张“到处云山是吾师”的赵孟頫,对黄公望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公望注重写生,也推崇其师赵孟頫的文人画主张。文人画不是信手拈来的游戏之作,而是将两晋唐宋风骨与古意融于笔下。

黄公望常在富阳一带写生,便产生了将眼前山水绘成一幅长卷的念头。他79岁那年决定动笔,画一幅《富春山居图》送给师弟郑樗(无用师)。黄公望画画停停,五日画一山,十日画一水,用三年多时间完成了这幅流传千古的纸本水墨画。展开近7米的长卷,只见山势连绵起伏,烟云变幻莫测,重峦叠嶂,林木葱郁,清泉飞泻,渔舟唱晚,一片宁静淡雅的田园风光与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了雄秀苍茫的气韵。黄公望巧妙地运用干湿、浓淡、疏密等各种笔墨技法,将山石、树木、村舍、水波与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他也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与空间感,使文人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被称之“书中之右军”“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卒于86岁,《富春山居图》第二位收藏者为明代画家沈周。万历二十四年,董其昌购得此画,晚年典押给吴家,吴洪裕视画如命,临终前欲将此画陪葬,幸得其侄子吴静庵将画卷从火中救出,但《富春山居图》已毁了部分,断为两幅。《无用师卷》长636.9厘米,《剩山图》长51.4厘米,分别藏于台北与浙江博物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