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红樱翠谷(摄影) 猫城小记 独立之美 意外之喜 我们换豆腐去 生命之诗
第14版:夜光杯 2025-03-27

生命之诗

陈美

说实话,我是去蹭饭的。回来时却陷入了沉思。

这天是胡教授诗社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动。教授照例发来邀请,惭愧的是我早已不写诗了,为免于尴尬,我总是以瞎忙活推脱。晚宴,我不想错过。地点在延安饭店。我们到达时,大厅还空无一人,起初以为记错了时间地点,跟前台再三确认,才定下心来。估计大家热火朝天,活动还没结束。

二十分钟后,一拨人鱼贯而入。瞬间五大桌,没几个空位了。餐厅服务员穿梭上菜,诗社志愿者向各桌分发饮料酒水。还没动筷,有人往大门口聚集,一打听,一位上了年纪的诗友崴脚了,不能动弹。大家七嘴八舌地想办法,有人要联系她女儿,她不肯,因为出门时女儿就竭力反对。有人提议送她回家,她又不肯,市区到松江,太远过意不去。那怎么办?有人果断打了120,送松江医院,再联系家属,她总算同意了。

终于开吃了,席上有人提议下次搞活动,要签承诺书之类,大家默默不语。在座的除了交通大学的美女博士和一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外,大多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我和曹老师可算是年轻人了。

觥筹交错间,得知对面那位穿对襟黑大褂、脖颈围着格子丝巾、头发梳得纹丝不乱的小老头,是诗社年纪最大(83岁)、学龄最短的小学弟。退休前是某中医杂志的编辑,是上海正宗“老克勒”,住老洋房、穿背带裤、戴墨镜、开汽车……他说1949年以前,他外婆家一大家子的人乘上前往宁波的轮船,遭遇炮弹……那时,他还小……我们正听得起劲,社长来敬酒了,后来也有人离席去回敬了,后面的故事不知道了。

我邻座的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淑女,长发披肩,是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教授。有人问她癌症能攻克吗?她说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临床运用很复杂。旁边的褚教授很健谈,他摆弄起一个科技药罐(分类、定时),一开始他喝雪碧,不知何时,他自己倒了50毫升左右的老白干。他底气十足地说:“喝酒与降压,不能一概而论,实际情况是刚喝下,血压会下降,到第二天会上升……”中间夹杂一些生物学与药学的专用名称……他还不无骄傲地说,几次体检,他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异常优秀。他身旁的交大校友忙补充道:移植的肾,比自己的还好……他撸起袖子,我看到之前做血透的三个血管疙瘩。他又介绍自己服用他汀和凝血剂冲克的经历……他还没退休,最多的时候上十三门课,现在主要是讲生物学概论。他说自己普通话不好,写诗搞不准平仄,不过现在基本没问题了。2008年入社,他也算是大师兄了。这次迎新活动,他的一首诗获得了一等奖。我关切地问他,晚上怎么回去,他说小师妹开车,顺路。

席间,“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起身告别时,那位83岁的小师弟拉着我们说,我开车送你们回家,放心,我开了四十多年的车。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这句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