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清明假期体彩正常销售 让梦想从这里出发 三人篮球亚洲杯中国队表现出色 上帆 上海又一张体育名片
第11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5-03-31
湖阔凭帆竞 天高任鸟飞

上帆 上海又一张体育名片

中外高手竞帆滴水湖上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当晨曦掠过滴水湖河畔的高楼,湖面上飞翔的水鸟与帆船的桅杆共舞,上海正在书写一段关于帆船的新传奇。

过去的三天,滴水湖上帆影翩跹,2025上海帆船公开赛在这里举行。第二届上帆的“国际范”又上了一个台阶,以赛事为媒,正助推着中国帆船运动高质量发展;更以“体育+”为引擎,推动文旅商体展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注入新动能。

从淀山湖到滴水湖

淀山湖是上海最早开展业余帆船培训的基地。起初,学员大多是在沪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如今,一批又一批上海青少年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海洋。

再过3天,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年度帆船赛事——全国帆船锦标赛(Nacra15级)将在淀山湖开幕。首次增设的Nacra15级双体船项目,是奥运会诺卡拉17级项目的青少年版本。这场比赛也意味着国内青少年帆船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船型更丰富,后备人才框架基础更扎实。参加本届上帆J80级的美帆一苇队船员的孩子们,正是上海第一批从事Nacra15级的青少年,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完成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首位中国船长,徐京坤在上帆赛举行的分享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帆船特色学校的孩子、上海帆船队队员和帆船业余爱好者。徐京坤鼓励他们投身帆船运动,向着心中的梦想大步前进。“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度让我感到惊喜。市民对帆船运动的认知度很高,这里很有潜力培养出更多航海人才,引领中国帆船运动的发展。”

从赛事到平台

2018年,中国东风队首次问鼎沃尔沃环球帆船公开赛,船员刘明从未想过,7年后会和帆船奥运会冠军徐莉佳组队,在上海的湖面上参加国际帆船赛事。曾经的帆船人,需要走出去才能参加国际赛事,如今,中国帆船运动完成了从“参与”到“主办”、从“小众”到“破圈”的跨越。

徐京坤也在滴水湖看到了更多中国帆船的潜力,“参赛者中有很多新鲜的面孔,近年来大众对帆船的热情与日俱增”。他坦言,未来也想组一支帆船队,参加各类大帆船赛事,或许有一天,就从上帆赛航向了“美洲杯”(世界顶级帆船赛事)。

“希望通过上帆这样一个金字塔塔尖的赛事,推动基层帆船运动的发展。”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指出,作为上海自主体育IP赛事,上帆还承担着一个任务——为上海的体育健儿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赛事增加了ILCA7级这个奥运会项目。“今年是全运会年,我们想为上海帆船队提供备战的平台,与世界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

从小众到国际

十年前,喜欢户外运动的张申琴开始接触帆船,那时候的淀山湖,聚集了沪上的帆船爱好者。十年后,在上海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的支持下,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组建了环世物流女子队,在家门口完成了一场世界级的帆船赛事。“站上上帆的赛场,我们很骄傲。”张申琴说。

香港是国内最早开展帆船运动的城市之一,今年的上帆也首次迎来了香港队的参赛。上帆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J80组有30条大帆船,上帆赛的规模很大。来上海之前,在地图上看以为滴水湖很小,没想到来到现场一看,真的很大,很有意思。”香港选手关荣豪告诉记者。

当最后一面帆收起,第二届上帆留下的不仅是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更是一张向全世界介绍上海的体育名片。创办于1996年的上海马拉松、诞生于2021年的上海赛艇公开赛以及“两周岁”的上海帆船公开赛,是上海着力打造的自主品牌赛事“三上”品牌,正在推送这座城市向更开放、更活力、更具吸引力的国际体育之都的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