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伏击:步兵制胜的“巧技”
第15版:军界瞭望 2025-03-31

伏击:步兵制胜的“巧技”

伊拉克士兵在城镇里设伏

俄乌冲突中,在伏击中被毁的装甲车辆

利用树林、山石等物体充当伏击阵地

抗美援朝期间,在山地打伏击的志愿军

海湾战争中,美军伏击摧毁的伊拉克车队

作为战场上的“万能兵种”,步兵以其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是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还是在崎岖复杂的地形中,步兵都能以最低的给养需求持续作战,并通过出其不意的渗透和奇袭,打击敌方的侧翼和后方。而伏击是最常见的步兵作战样式,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在当今战场上非常普遍。

出其不意 以小吃大

伏击战术的核心在于“出其不意”。通过对行进间或暂时停止的敌军实施突然袭击,步兵分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敌造成重大杀伤,摧毁或俘虏敌装备及有生力量。伏击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地形和时机的选择,更依赖于指挥员的决策和分队成员的默契配合。

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伏击战术被广泛应用。例如,乌克兰军队在一次伏击行动中,成功摧毁了一支俄军装甲纵队。乌克兰步兵分队利用地形优势,在一条狭窄的山谷中设伏,预先埋设反坦克地雷,并在两侧高地布置反坦克导弹小组。当俄军装甲纵队进入伏击圈后,乌克兰分队迅速发动攻击,短短几分钟内摧毁了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迫使俄军撤退。这次伏击不仅打击了俄军的战斗力,还提振了乌军的士气。

策划周全 避免漏算

伏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员的决策。指挥员在制定伏击计划时,必须力求翔实周全,避免过度依赖推测和想象。战场态势错综复杂,指挥员可能因情报模糊和时间压力而必须迅速下定决心。这时,有几项重要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并反复推敲,否则伏击可能以失败收场,甚至让“猎人”反成“猎物”。

首先,指挥员必须明确伏击任务的主要目标。例如,是摧毁敌军补给纵队,还是迟滞敌装甲连的推进?目标明确后,才能进行细部计划、组织、武装并进行模拟演练。在加强班或独立排这样的小分队里,指挥员可以直接下达任务提示;而在加强连乃至营级分队中,任务要求必须传达到各班班长,以确保指挥链的连贯性。

其次,指挥员必须弄清可能遭遇的敌兵力多寡和性质。是敌正规军、后勤单位,还是装甲纵队?敌军目标的预计机动时间、夜间作战能力、可能呼叫的支援火力、受攻击后的反应模式等,都是评估的重要因素。此外,指挥员还需考虑如何“引蛇出洞”,让敌军在我军选好的时间和地点踏入伏击圈。例如,解放军惯用的“围点打援”战术,就是通过突袭敌军重要据点,吸引敌增援部队进入伏击圈予以痛击。

因地制宜 灵活用兵

伏击地点的选择千变万化,完全视伏击目标和任务需求而定。可能是丘陵地、树林、山区或居民点,前提是必须配合敌军的运动路线和运动方式。在预定伏击点的地形选择上,应以适合进行伏击并能限制敌军运动为先。若不能两全其美,则应选择能便于隐蔽、发扬火力的地点。例如,在一次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一支特种部队在山区设伏,成功击毙了多名塔利班高级指挥官。美军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预先在山谷两侧布置狙击手和机枪阵地,并在谷底埋设地雷。当塔利班车队进入山谷后,美军迅速发动攻击,狙击手精准击毙了车队中的指挥官,机枪火力则压制了敌军的反击。这次伏击不仅摧毁了塔利班的指挥系统,还极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伏击阵地的布置是伏击成功的关键。常见的伏击阵地包括线形阵地、L形阵地、V形阵地、X形阵地和Z形阵地。线形阵地是最基本的队形,能从三个基本方向打击敌军,包括正面和左右两个侧翼。L形阵地则将线形阵地的任意一翼改为90度配置,形成两面夹击的双重侧射火力,最适合道路附近、林间小径或其他敌军行进受限的伏击地点。在2022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利用L形阵地成功伏击了一支亚美尼亚装甲纵队。阿塞拜疆步兵分队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设伏,预先在道路两侧布置反坦克导弹小组和机枪阵地。当亚美尼亚装甲纵队进入伏击圈后,阿塞拜疆分队迅速发动攻击,反坦克导弹精准击毁了多辆坦克,机枪火力则压制了敌军的步兵。这次伏击不仅重创了亚美尼亚的装甲力量,还迫使其撤退。

伪装到位,保持耐心

伏击阵地的选择首重自身安全,而伪装是重要考虑因素。指挥员应优先观察伏击地点周边是否有天然射击阵地或掩蔽物可供利用,如山沟、枯木甚至车辆残骸。如果没有,就要立即利用单兵携行工具(如工兵锹)自行构筑,再以天然植物或土石伪装。阵地务求融入天然地形地貌,并拥有良好射界。伏击作战中,最大的考验不是与敌交火,而是漫长的等待。时间一长,人容易散漫,指挥员应要求阵地上的官兵遵守纪律,严禁打瞌睡、聊天、抽烟等招致暴露的行为。如果伏击需要长时间等待,就要把阵地上的人员分批撤回休整,特别是在超过24小时的伏击中,应6到8小时换班一次。

伏击的要害是出其不意,一次成功的伏击应该短促猛烈,在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时就该见好就收,溜之大吉。最糟糕的情况是不知进退,到最后反被敌军火力钉住而无法脱身。因此,指挥员应随时注意战场态势,千万不可恋战,应以保全实力为第一考虑。2021年的叙利亚战争中,叙利亚政府军在一次伏击行动中成功击退了一支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叙利亚步兵分队利用城市废墟的复杂地形,预先在街道两侧布置机枪阵地和狙击手,并在街道中央埋设地雷。当反政府武装进入伏击圈后,叙利亚分队迅速发动攻击,机枪火力和狙击手的精准射击迅速击毙了多名敌军,地雷则摧毁了敌军的装甲车辆。这次伏击不仅重创了反政府武装的战斗力,还迫使其撤退。

伏击作为步兵战术的重头戏,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伏击战术也在不断演变。例如,无人机和智能地雷的应用,使得伏击的隐蔽性和杀伤力大大增强。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伏击战术的核心始终不变:出其不意,以小吃大。唯有扎实的分队训练和单兵作战技能,加上旺盛的作战意志,才能在现代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梁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