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面容改造前(左)与改造后(右)
改娃师扁扁心最擅长雕刻磨改各类娃娃
专门为Coser制作、打理假发的“毛娘”罗冬梅 采访对象供图
万智牌游戏现场 除署名外均为 钱文婷 摄
Coser保如音 采访对象供图
本报记者 钱文婷
阳光正好,金山区厍浜支路的田头,满目的油菜花海卷起金色浪花,一位宝妈十年如一日地对镜梳妆、淡扫蛾眉;同一时间,普陀区交通路的卡牌店,玩家们正捉对“厮杀”战况胶着,偶有不服时会找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因为他说的话最管用;镜头再转换,Coser“小柴瑞”化身殷夫人坐公交,紫色流云纹饰汉服搭配银色护腕,看上去很是英姿飒爽……
这个春天,伴随国产二次元IP的强势崛起,相关的新职业也乘风而起。数据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达5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相关文化产品和艺术形态的设计过程中,催生了如“毛娘”“改娃师”等诸多岗位。他们的前路始于热爱,或许也终将在爱里开出繁花。
改娃师
玩偶娃娃的妆容魔法师
“现在这个妆已经是上了四层的效果了,差不多八九层之后才算完工。”打开桌面吸尘器,刚送完孩子上学的扁扁心,忘记了护肤,却不会忘记给小布娃娃涂口红时,要从里向外晕染过渡才自然。
这个平时素面朝天的80后改娃师,因其独特的风格和超绝改妆手艺,被同行称为“扁哥”。所谓改娃师,是近年来随着潮玩文化兴起而出现的新兴职业。主要工作是为各种类型的娃娃改妆、化妆,除了妆容设计,还涉及脸型调整、嘴型修改、发型设计、服装搭配等多个方面。
扁扁心原名王菡,是一位家住金山的全职宝妈。据不完全统计,她拥有原妆Blythe小布娃娃172只,10年里改妆过的娃娃至少两三百只。除小布以外,她还收藏芭比娃娃、迷糊娃娃、BJD(Ball—jointed Doll球形关节人偶)及各大作者自制娃等。
扁扁心从大学期间开始收集娃娃,而且还是个“双子控”,买什么都要成双成对。大约在2012年,她开始收藏BJD,“那时候国内改妆作者不多,预约改妆要求很高,留给玩家的绘制名额少,还需要看玩家的人气和拍的照片够不够美。”“求妆”屡屡碰壁后,扁扁心索性自己上网学习琢磨改娃技巧。
改娃是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踩坑”是家常便饭。比如,用卸妆油浸泡时间过长弄坏了娃娃脸上的树脂,或者手一抖把娃娃的鼻子削坏了。改娃时,任何误操作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也是扁扁心最钟爱改小布娃娃的原因:“小布娃娃一般头很大,还有换眼功能,极简的面部结构使她可塑性特别强,为玩家展示自己内心的缤纷世界创造了无限可能。”
扁扁心的家,自建农村小别墅有四层楼,推开窗就能看到一大片油菜花田。走进位于四楼的工作室,一整层的“痛柜”摆着各式各样的小布娃娃,或法式田园,或美式乡村,或哥特式暗黑风格。各种发套、娃衣、串珠不一而足。刻刀、电钻、打磨砂纸、化妆笔刷、色粉、模型漆、消光剂等常见改娃工具也一应俱全。谈及自己最擅长的改娃环节,她毫不犹豫地说:“雕刻磨改!”通过她灵巧的双手,娃娃紧闭的嘴巴慢慢张开,半吐的舌头让欢笑的表情更灵动,眼皮上的手绘蝴蝶好像下一秒就会翩然飞舞,连鼻子也被雕琢出小巧可人的形状。
扁扁心和她的朋友还是国内首批设计玩偶眼珠可以360度按压式旋转的原创作者,之后各类玩家纷纷借用了可动眼的创意,如今的娃圈,可动眼成为标配。扁扁心还受学戏曲的女儿的启发,改妆了一款京剧娃娃,带动了娃圈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潮。
改娃师收入不菲。据扁扁心介绍,从BJD到小布娃娃,通常娃娃的妆费在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根据手工难度、创意成熟度和作者圈内的名气定价。以小布娃娃中的“迷你布”举例,磨改、雕刻、零部件改装,加化妆、眼皮后脑绘制和拉环制作,全套下来2500元左右。像泡泡玛特小布,妆费7000元,包含4对眼、耳朵、面罩和拉环等。
“单做一个娃娃,一个人需要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一个星期才能做完。”为了提升效率,扁扁心都是统筹安排工作时间,如果接到商业订单,为了缩短工期,扁扁心工作室的小伙伴就汇聚到一起完成任务。
成为专职改娃师之前,扁扁心是幼儿园老师,辞职是权衡后的决定。“那年我兼职改娃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工资,而且婚姻突遭变故,如果正常上下班,根本没时间带孩子,所以选择了辞职,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不错过她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关键期。”
其实,那段日子是扁扁心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不被理解、得不到支持,让她心力交瘁,但是每每躲进她的小房间,拿起刻刀和画笔,都有种重新聚集能量的感觉,在沉淀中慢慢被治愈,内心得到滋养。她很感谢小布娃娃改变了她的生活。十年间,她努力改娃,拼命赚钱,培养了女儿,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如今还有闲情逸致捣鼓花烛绿植,过上了张弛有度的生活。
如同田埂间摇曳的金黄花卉,扁扁心也活成了一首田园诗歌,改娃、撸猫、给花烛松土、喝普洱咖啡,累了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每个周末,她还会开展美术教育的公益教学,她说:“喜欢教育在哪里都可以。”如今,她的“创意美劳课”为一大批心怀热忱的小小少年播下了“爱”的种子。
卡牌裁判
万智牌世界里的规则守望人
万智牌L2级别认证裁判王人可,每天花费三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往返于浦东和普陀,即使晚上回家要赶末班地铁,也乐此不疲。他目前在上海“布斑卡牌”从事与卡牌游戏相关的运营工作,平时也会坐镇店内,为玩家比赛临时执裁。
万智牌是1993年由美国数学教授理查·加菲设计,并经由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公司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款集换式卡牌游戏(TCG),可以说是TCG的鼻祖。自发行之日起就在全球掀起了集卡换卡热潮,卡牌的玩法也层出不穷,配合卡池中几万张不同的单卡,所形成的套牌和组合也变化多端。
万智牌游戏中,玩家身份是被称为鹏洛客(Planeswalker)的强大法师,套牌则代表各式各样的武器。“除非打开了万智牌的补充包,不然玩家无法知道里面有什么牌,你可以用自己的牌来与他人交易,也可以只是体会‘撕包’的快感,仅收藏用。”王人可介绍,集换式卡牌游戏最棒的部分就在于千变万化,玩家可以自行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套牌,在对手回合里布置战术,出牌就像下围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
万智牌游戏规则复杂,分指挥官赛、摩登赛、薪传赛、特选赛、标准赛和先驱赛等各种赛制玩法,对裁判来说有严格的选拔标准。“目前国内万智牌的裁判分为1—5级。通常以一个老裁判带新裁判的方式,凭借推荐信+卷面考试成绩,通过者相当于就是认证裁判(L1级)。”申请L2级以上的除了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还需要通过裁判组织的面试。目前,国内万智牌裁判工会有100余位认证裁判,其中比较活跃的裁判大约数十人,算是比较小众的圈子。
王人可展示的万智牌《完整规则》,有九大章节、数百页的中英文结合条款,读起来都费劲。“作为裁判,卡牌游戏的共性规则都要了然于心,但主要考验的是临场应对,比如我就碰到过赛场突然停电,或者有选手晕倒的情况。”公正执裁是每个裁判的职业操守,王人可说他当初决定考裁判,一方面是因为觉得自己颇具正义感,另一方面也希望打牌能够更规范,为更多牌友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许多人好奇,万智牌裁判如何执裁?王人可说,以3月初刚刚结束的武汉区域冠军赛“龙盾杯”为例,需要一定数量的L2级裁判以上执法,还需要L3级以上裁判当主审。“整个裁判体系非常全面,有巡场的、计分的、张贴的、盯桌的,大家各司其职。”
万智牌裁判工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裁判们通常是为“爱”发电,不过赛事主办方也会给他们一定的补偿。“目前像RCQ(Regional Championship Qualifier区域冠军资格赛)这样级别的中小赛事,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举办得较为频繁,报酬300—500元不等,区域冠军赛的报酬在800—1000元。”王人可说,还有一些小级别赛事,则会以补充包和裁判赏卡等形式作为奖励。
卡牌赛事的流行,还催生了一批以牌谋生的职业选手和职业裁判,像专业赛、世冠赛等高级别赛事,奖金也会更丰厚。但作为曾经的归国留学生以及金融行业人士,成为卡牌店员对于王人可来说算不算走“下坡路”?
“我没觉得丢脸,相反自己很珍惜这份工作,因运营成本问题,卡牌店店主通常不会另请店员和裁判,而我现在税后工资差不多有万把块。主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精神层面更富足,每天都很开心。”王人可说,TCG的社交属性让更多玩家汇聚在一起,就像玩电竞也能为国争光,希望万智牌的国际赛事能有更多中国面孔。
Coser与“毛娘”
二次元星辰的神奇造梦者
“我妈让我下次Cos敖光,这也太难了吧!”半职业Coser、漫展策划师“小柴瑞”几乎每天都会装扮成不同的角色打开房门,给家人制造不同的新鲜感。“小柴瑞”原名保如音,生于1997年的上海姑娘,目前在上海黑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就职,主要负责漫展策划和线下活动执行。
2022年,上海各大漫展恢复线下活动后,保如音决定转行做漫展策划师。她曾先后参与策划了2024年“MAMA ONLY”、即将于4月开幕的“白毛 ONLY”,以及正在筹备中的“MAMA ONLY2”“双马尾 ONLY”等漫展。“我们至少要提前3个月准备一场漫展活动,除了邀请嘉宾,还要招募二次元周边摊主,策划现场游戏和担当社群客服等。工作比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保如音学生时期就是重度Cosplay爱好者,在大学社团时曾Cos过变装游戏《奇迹暖暖》,并在第29届Comicup同人展期间组建了游戏《原神》角色合照大群。因能获取第一手漫展情报,偶尔还会被公司委托出席商演拿额外奖金。她说家里各色隐形眼镜齐全,衣服少说也有十几套,自家猫咪都睡在假发套里。她平时也会运营多个社交平台,用变装、跳手势舞和搞笑视频攒人气。
漫展衍生了多个新职业,专门为Coser制作或打理假发的“毛娘”是其中之一。罗冬梅是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最近正在为期末考试的“三个胡子”抓耳挠腮。“我学的是人物形象设计,但是对毛发特别感兴趣,平时兼职接单做‘毛娘’,赚一些生活费。”罗冬梅说,没有处理过的假发叫“毛坯”,普通“毛坯”造型简单,差不多两三天就能完成一顶。碰到原创角色的订单,“毛娘”通常会先测量“单主”的头围、眉弓骨长度、眼间距等数据。
与正常的理发流程不同,“毛娘”要先把“毛坯”的头顶发片全部拆下,然后根据“单主”的脸部数据,设计发际线和头皮顶。还要买同色系的假发,通过胶水和编发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让发量看起来更多更蓬松,再用夹板和发胶做弧度造型。“碰到反重力的头发,‘毛娘’还要用泡沫和铁丝做一个类似的结构,再把假发片弄上去。这个技能我还没有解锁,目前正在加紧学习。”罗冬梅说,“毛娘”虽然是新职业,但技术流们也很“卷”,“二次元那种渐变色的头发需要‘毛娘’会喷漆染色,我还刷到过有同行做仿真手钩发丝的视频,就像织毛衣一样,耗时耗力。”
目前,罗冬梅已经完成了十几顶假发,正在研究历朝历代的国风头饰和妆容造型,“现在的Coser不仅会追求妆造上还原角色,对头饰、配件等细节还有更高要求,这也是敬业的一种表现。无论未来干什么,我都希望自己能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