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当甲亢遇上甲状腺癌  热消融技术“一针双治” 感冒后耳朵发闷? 警惕分泌性中耳炎作祟 关注双相情感障碍:在情绪的两极间寻找平衡之路 认清超加工食品搬走减重“绊脚石”
第14版:康健园 2025-03-31

认清超加工食品搬走减重“绊脚石”

“奇亚籽燕麦饼干”“荞麦锅巴”“高蛋白棒”……可能正用工业配方摧毁人体的健康防线。超加工食品在琳琅满目的包装食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已经悄然渗入现代饮食,是造成我国超半数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元凶之一。

NOVA食品分类系统是由巴西科学家团队开发的体系,不按传统营养标签划分食物,而是以“加工程度”为核心,将食物分为天然或最低加工食品、加工烹饪原料、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等四组。这套系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食品的加工程度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了解不同类别食品的特点,人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超加工食品是指通过工业配方、流水线生产,添加了大量的糖、油、盐和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比如汉堡、薯片、饮料、蛋糕、饼干等。通常具有能量密度大(高糖/高脂/高盐)、食品添加剂种类多,蛋白质/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的植物化学物(如黄酮类、多酚类成分等)含量低、易成瘾等特点。去年,一项荟萃分析发现,71%的健康问题与超加工食品相关,涵盖心脏病、代谢疾病、精神健康、肥胖、2型糖尿病等。食品添加剂还会改变肠道稳态,与肠道菌群失衡和全身慢性炎症相关。而且长期过量食用超加工食品,还会使尿液中有毒物质(丙烯酰胺和邻苯二甲酸盐)的浓度升高。

要想精准识别超加工食品,从看懂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入手。工业食品的配方越复杂,健康风险往往越高——如果配料超过5种,就要警惕暗藏的添加剂。更关键的是看前三项成分:若白砂糖、植物油、果葡糖浆等占据前排,说明这是高糖高油的“热量炸弹”。而一旦发现“氢化油”“植脂末”等字眼,请立刻绕道走,这些成分往往携带反式脂肪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推手。代糖不等同安全,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可能扰乱代谢节律。再看营养成分表,认准“每100克”标注,有些零食包装写着“每份25克”,看似热量低,实际换算后可能翻4倍。接着紧盯“营养素参考值%”(NRV%),重点关注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钠的含量超过20%的条目,面对同类产品时,选择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和钠更低的。最后看营养选择标签,尤其是买饮料、奶茶时,彩色标签是快速决策的指南针。在我国推行的四色分级系统中,绿色A级代表含糖≤5克/100毫升的健康之选,可以放心饮用;浅绿色B级(6—10克/100毫升)适合偶尔解馋;橙色C级和红色D级(含糖≥11.5克)最好少买或不买。

体重管理不能只靠个人意志力。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构建健康防护网,比如欧洲用“红绿灯”营养标签(Nutri-score)帮助消费者一眼识别健康食品;墨西哥、哥伦比亚对含糖饮料额外征税,倒逼企业改良配方;我国超市设置“绿色健康区”、学校禁用反式脂肪酸零食……每个人的选择都在推动食品系统变革。当健康食品更便宜、更醒目、更易获得时,保持好身材将不再是痛苦的修行,而是水到渠成的日常习惯。 图 IC 张越 高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