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本
2020年9月1日,倪匡先生发电子邮件给我,“忽然想起70余年之前在上海看过署名蓝白黑的半文言文小说,极精彩,不知道找得到么?”我回复说:“您要找的是不是《新浮生六记》?”倪匡秒回:“正是正是,有他的资料吗?”于是,我整理了一些蓝白黑的资料和作品目录给倪匡。倪匡次日又来电邮,“原来他作品如此之多,而且还到过香港,怎么会那么多年来一点音讯都没有,作品也无人提及,真不可思议。人的际遇真有定数啊。”“他写了很多作品,晚年可能是一直在香港过活,与易文(杨彦岐)交情不错,刘以鬯主持《香港时报》的浅水湾版面,他前后写了十二部作品,您的《呼伦池的微波》最早也是在《香港时报》连载的,后来才由高原出版社出版的,可惜他默默无闻,不知所终了。”倪匡感慨:“真奇怪,南下文人就那么一个小圈子,我皆熟稔,也曾多方打听,竟无人提及。”
蓝白黑,生于1914年,卒年不详。原名汪助予,最常用笔名是蓝白黑,其他有焚稻、萤焰、晚萸、黄红等。11岁时,家道困顿,难以为继,蒙伯父宠爱,将他带到上海。蓝白黑27岁时,即1940年下半年,开始主编《新申报》的新光副刊。他对新光副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力主推出新人新作,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得罪过一些老人,这一段时期,蓝白黑过得不算开心,所以主政时间不是很长,大概不到二年时间,其后掷笔一年疗伤。1943年复出,重新提笔再战,主要以现代诗和中短篇小说为主。之后大概混得并不如意,秉着人挪活的宗旨,不得已离开上海,前往南京。1947年春天,蓝白黑从南京又回到上海,恰遇同乡好友周天籁在为影艺公司老板李嵩年先生筹备出版《风报》,预定以十大长篇为号召,周天籁就请蓝白黑务必要写两篇“凑数”,而且指定一篇文言,一篇白话。周天籁写信催促并支招:“老兄两篇小说,一文一白,就此敲定,文言篇名,拟用《新浮生六记》,可仿沈三白笔调,写情场得失。白话篇名,代为《酒色财气》,文字切忌新文艺派头。二稿希于三日内,各拟撰述万言掷下:稿到付酬,务乞帮忙。”
知己莫过老乡,周天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蓝白黑从此人生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