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银莲花
合欢花
德国鸢尾之一
朝颜(牵牛花)
德国鸢尾之二
白玫瑰“哈迪夫人”
野梅
夕颜(葫芦花)
堇兰花
◆谈瀛洲
早期的植物摄影,是高度清晰与理想化呈现的美妙融合。回溯至19世纪末,在德国柏林的一所工艺学校里,有一位名叫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教师。他既是技艺精湛的雕塑家,又是自学成才的摄影家。为了给学生浇铸铁艺作品提供参考,他用自制的特殊相机拍摄了大量植物照片。这台相机能将植物放大30倍,让他得以捕捉到丰富而细腻的细节。这些珍贵的黑白影像,已然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
和布洛斯菲尔德的照片相较,也许可以理解我的植物摄影旨趣。他和我都试图以清晰的、具有丰富细节的图像来呈现植物。区别在于他用的是黑白照片。在他的镜头下,植物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和质感,变成了钢铁般的灰黑色,获得了金属般的刚硬与锐利。这当然十分符合他拍这些照片的目的——给学生充当铁艺制品的原型。他试图呈现的是植物理想的、恒久的状态。
而我则试图用彩色照片呈现出植物个体在某个时刻的动人姿态。一朵夕颜(葫芦花)在夜半盛开。它的卷须纤细柔弱,在空中怯生生地往前延伸探索,不像布洛斯菲尔德所拍的卷须,如铁丝般地盘曲着。
植物是柔弱的,同时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攀爬在一根枯枝上开放的一朵深紫色朝颜(牵牛花),上面有许多颗雨珠。这朵朝颜是我在夏日阵雨后的阳台上看到的,它上面的水珠是真正的雨滴,而不是人为洒上去的。这有区别吗?还真有一些微妙的区别。
真正的雨滴,看上去更清新、更晶莹;被雨水清洗过的、在露天开放的花,也比在室内或有顶棚的空间内开得更精神、色彩更鲜艳。于是,我把这朵牵牛花连同它攀附的枯枝一同拍摄下来。这朵牵牛花再过两三个小时就会凋谢,而我的照片将留下它熠熠生辉的一刻,让这份美丽得以长久延续。
布洛斯菲尔德曾被视为“新客观性运动”的一员,然而矛盾的是,我们今天来看他的照片,却可以发现很强的主观性。他喜欢拍的植物的卷须及其排列组合,似乎有着音符般的律动。
我觉得,摄影师对光线、色彩、阴影的运用,以及对花儿的姿态、开花阶段的选择,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因此,尽管摄影传统上被认为是“客观”的艺术,其实也有着很强的主观性。
最近,我的一个名叫“植物肖像”的摄影展正在福州路620号百新书局举办,由孙净策展,欢迎大家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