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坚定外资企业投资信心
昨天,静安区举行重点外资企业座谈会,毕马威中国、德凯、科勒、OTB集团等8家外资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聚焦各自行业领域和投资布局,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也对后续进一步扎根静安、辐射发展提出了全新设想。
静安区是外资企业高度集聚的区域之一,全区外资企业数量占比近10%,外资企业税收占比约48%,外资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座谈会上,围绕企业提出的具体建议和诉求,静安区各相关职能部门一一记录、积极回应。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与会的外资企业负责人表达了相同的声音——对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充满信心,将继续加码投资中国。
“静安愿意与区内外资企业共同应对挑战,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供创新制度供给,持续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好做优外资服务,让外资企业在静安安心经营、放心发展。”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表示,静安将着力完善政企沟通渠道,建立问题解决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化“走出去”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助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发展。
记者获悉,近年来,静安区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坚定外资企业投资信心,继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一方面,静安区积极链接跨国公司资金、资源、技术、渠道等行业资源和专业基金投资机构结合,抢抓机遇,引领新一轮重点产业发展。日前,静安区促成欧莱雅中国、赛诺菲中国和专业机构凯辉基金合作,在静安落地凯辉创美未来基金、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促进产业、资本与区域优势深度融合。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欧莱雅充分看好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连日来,静安区领导密集调研走访开云集团、普拉达时装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托德斯(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资企业,详细询问了企业经营情况、面临的挑战机遇、未来发展布局等,现场协调相关部门回应企业的所需所盼。
另一方面,静安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优化外向型营商环境。推动静安张园项目城市更新和活化利用,联手上海海关打造“静安张园高端品”等保税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南京西路商圈在国际品牌集聚度、时尚潮流引领度和国际化消费便利度能级。
近年来,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总部在静安落地。上月,全球最大的体育与运动领域的授权集团Authentic将亚太总部落户静安。
英国品牌博柏利(Burberry)自1994年进入中国,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博柏利大中华区总裁张允馨表示,中国市场是博柏利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博柏利对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未来,博柏利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出更多符合本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本报记者 陈佳琳
虹口
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
虹口区作为上海外向型企业的云集之地,是本轮中美关税战中最早感受到风浪的区域之一。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转危为机,成为政府部门最为牵挂的议题。昨天,虹口区举行外向型企业圆桌会议,邀请9家外向型企业作为代表开展座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搭建这一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倾听企业的心声、回应企业关切。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企业涵盖了进出口贸易、现代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同时,虹口区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办、税务局、海关等相关部门也在现场参会,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共同探讨协同解决方案。
在发言中,各企业对目前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涉美业务目前受到关税战影响或是处于停摆状态,或是贸易量出现了大幅下降。但由于已经预判到这一情况,一些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提前布局,例如一家出口各种工业原料的外贸公司,对美业务占比近年来已经下降一半,新的业务增量出现在东南亚、欧洲,预计后续占比还会继续攀升。
在出口转内销方面,一些大型平台正在积极发挥作用,帮助外贸企业迅速完成内销转型。例如,联华超市已正式开启“好物回家”行动,在官方平台开辟“内循环特快”绿色通道,通过紧密合作、推广扶持等多项措施,将品质国货快速引入联华,服务国内消费者。其具体举措包括建立快速上架通道,推出“7天极速上架”服务;联华股份下属全业态实现全场景落地;利用媒体渠道资源为入驻商家提供营销与品牌支持等。
“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外销商品与内销商品的检测标准上不一致。”据介绍,联华将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出口转内销产品的标准互认,确保内外贸产品在质量、检测等方面一致,为相关企业降低合规成本。
在交流中,也有企业代表提到,在国际环境剧变的当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例如一家海运企业感受到近期欧洲客户前来洽谈合作的情况明显增多,南美洲的业务也在显著增长,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如何提升自身价值是破局关键。一家纺织外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中国纺织面料在全球市场上优势明显,例如化纤面料占比近一半,全体系生产链条为中国所独有,一些工艺较为复杂的产品只能在中国生产,没有可替代性,中国制造在生产以及专利技术上的壁垒性优势也将成为应对复杂局面的底气所在。
对于参会企业代表的建议与需求,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要坚定信心,应对挑战。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研判形势,充分依托制度优势、市场优势、政策空间优势,善用各类政策工具箱,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坚定信心与底气,共同应对风险挑战。要稳住节奏、打破僵局。多把问题反映出来、多把资源分享出来、多把建议表达出来,及时对接需求,持续完善各类举措,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要找准方向、转危为机。把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定开放不动摇、坚持全球化布局、找准国内转型新路、瞄准长期创新转型,群策群力、精准施策,提升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杨浦
政企同频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助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近日,杨浦区委、区政府密集带队走访杨浦海关和外贸型企业,就如何更加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与海关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深入理解企业需求,主动拉齐“政企同频”的节奏,用一线观察推进科学决策,打造暖心营商环境,稳定外贸基本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确定性。
昨天,杨浦区领导一行在杨浦海关报关厅察看了业务办理窗口、便民自助服务区、“杨帆”企业服务站、党建活动室以及枫桥工作室等功能区域,详细了解了杨浦海关在提升审批效率、优化服务功能、创新监管机制等方面的举措。
一直以来,杨浦海关以“企业有求,海关必应”的扎实作风,千方百计做优服务,为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表示,面对外部环境新变化,杨浦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杨浦海关不断拓展关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重点企业联合走访,用足用好“杨帆”企业服务站、东盟贸促会、老挝馆、巴西中心等平台渠道,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丹麦物流业巨头SGL International A/S(“麦兰威典集团”)扎根杨浦区平凉路街道,取得长足发展。4月上旬,集团全球CEO、联合创始人艾伦·姆加德一行飞抵上海,与杨浦区领导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区企合作、扩大开放、稳定外贸等展开深入交流。艾伦·姆加德感谢杨浦区在政策服务、人才安居和资源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他表示,集团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成为其全球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携手杨浦区在提升物流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实现区企双方共赢发展。
西门子智冷魔方AI Box项目、声网增资及对话式AI引擎项目、赛百味中国增资及新店拓展项目、奥思礼礼宾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XTransfer增资及跨境支付平台项目、铁狮门总部研发集群项目、老挝国家电商平台出海项目、欧铂纳科技赋能户外生活新体验项目、正大出海产融链项目、意大利创新中心中意时尚文化嘉年华活动项目……更多涉外项目正在杨浦生根发芽。
今年一季度,“杨浦区外向型经济招商服务工作专班”揭牌,进一步提升招商服务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一揽子解决企业政策供给、空间资源、投融资、产业链协同等各类事项,不断提高需求快响应、问题快解决、政策快落地的能力,助力杨浦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连日来,杨浦区领导及有关部门相继走访澳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瀚而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瀚而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倾听企业诉求,研判发展形势,进一步引导企业坚定信心决心,聚精会神发展。在全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引领者——李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杨浦区领导及有关部门仔细询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本报记者 孙云
松江
全力做好企业出海服务
昨天,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论坛在松江区如期举行。来自19个阿拉伯国家、阿盟及中国的百余名政、学、商界代表齐聚上海,共探经贸交往新机遇,推动中阿合作“向新而行”。据了解,目前松江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众多,其中来自11个阿拉伯国家的企业达71家。与此同时,松江区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也有不少优质企业准备出海。此次论坛成了跨国商贸、投资资源牵引的绝佳舞台。
“论坛信息一经发布,迅速获得30余家意向开拓阿拉伯市场的头部企业的积极反馈。”G60联席办副主任,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党组书记、主任陈超说,借此契机,G60联席办将不断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企业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以松江区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格思航天为例,此前,该企业就通过论坛平台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初步联系,后续将重点推进合作成果的转化落地。
据了解,早在2023年,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就携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揭牌成立“中阿G60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此后,中阿G60专题参访活动常态化带领阿拉伯国家政府官员走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园区和企业,为中阿经贸合作提供机遇。
为解决企业出海融资、合规成本高,获取资源分散等痛点,助力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出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即将在5月成立,打造服务覆盖投资咨询、法律合规、金融支持、品牌营销、供应链赋能、ESG服务等领域的“超级联盟”。目前,联盟已经汇聚了长三角超150家头部服务机构,资源可以覆盖企业出海全链条。
近日上海报关协会也透露将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搭建“长三角货主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开放共赢的全球化跳板。除此之外,松江还将推出“前置货站”举措,让企业货物通关时间从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4小时,降低物流成本。
本报记者 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