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钟
清明时节,江南农家都要做清明果。
今年有幸跟着亲戚走亲戚去了太湖源,刚在院子里下车,就见十几个人里里外外地忙着,我们站在一边看,看着看着就悟出了点门道。先看技术,每一道工序其实都是技术活,首先,摘的团子大小要合适,太小了包不住菜会落空,太大了一次又吃不完。接着把团子拿在手里反复地捏、揉,出劲道了才可以拉起来不破、吃起来有咬劲。至于包果,那更是一般人上不了手的,将装满菜的皮子转着圈拉伸,拉到能收口了才将它收个圆满;出锅的果子得赶紧拿扇子将热气赶走,不过,扇风其实是为了保住青色。流水作业的活,手上是停不下来的,但嘴里也没断过,聊健康、聊收成、聊子女,大家的脸上一直是笑意盈盈的。旁边是一塘炉火,手冷了就去烤一下;灶台上也是忙,忙着为我们这些客人烧一桌好菜,一锅柴灶锅巴。
餐后出去看看村貌,我沿着干净的柏油路一直往深处走,路旁一位老哥的笑容引我走了进去,居高望远的院子干净整洁,新造两三年的房子布局齐全,这间是村民饭后喝茶聊天烤火的地方,隔壁间是客人多的时候吃饭的地方。“除了睡觉,其他时间我们都不进屋的。”大嫂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家庭勤劳致富的底色。告别后再往深处走,高山墨岱下一湾清水,心里便有了答案,“深山有好水,好家有笑脸”。
明年还能不能跟着再来一趟,不只为吃好,更是想体验那份在手上捏来捏去、转来转去的亲情,不刻意、不显摆,让你进得了门、站得住脚,也入得了局,说不定走着走着也成亲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