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接到面试通知,被告知要参加培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在培训协议中,记者注意到,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就业保障服务,“保障入职相关企业从事相应工作,且综合收入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未约定履约时限
庄毅 摄
周先生认为播元公司承诺“就业保障服务”,实际未“保障”
高价上完培训课,原指望有“就业保障服务”,可顺利入职,没想到迟迟等不来消息!市民周先生近日向“新民帮侬忙”反映,他在应聘工作过程中,由一家公司安排培训,但在签署16800元的分期付款协议后,一直等不来上岗。所谓的“就业保障”是否存在猫腻?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被投诉的案例不止一起,目前劳动监察部门还在调查处理中。
岗位无经验需先培训
周先生今年24岁,2023年大专毕业。毕业后,相继做过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保租房”公寓里做管家,工作内容主要是销售+公寓运营;第二份工作是信用卡客户经理。今年1月,他开始在网上投寄简历,希望更换一份新工作。
2月12日,周先生接到一家名叫“慧之昀”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工作人员问他是否愿意接受电商运营方面的工作,并告知“如果没有电商运营经验,需接受培训”。对方称,所谓电商运营,主要是在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帮助店铺,进行商品选品、宝贝上下架、推广、引流等操作。
周先生接受这一工作岗位,由于没有电商运营经验,愿意接受相关培训。很快,他就收到了“上海慧之昀软件有限公司诚邀您参加面试”的短信通知,通知称,面试时间是2月17日下午,面试岗位为“电商运营/新媒体运营(储备)”,面试地址位于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
上完课却无入职消息
2月17日,周先生如约按照地址前往面试。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大专读的是报关和物流专业。面试结束后,公司称,将安排他参加“电商运营”相关培训。培训地址位于乐山路33号,培训完成后就可推荐入职。
培训持续了10天,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熟悉一些电商概念和术语,在电商平台上实操上架产品、制作优惠方案、数据分析等。周先生说,这一培训是需要求职者付费的。在培训过程中,他被要求签署相关协议,并通过支付宝上的一个小程序,接受一份16800元的分期付款协议。
培训结束后,周先生眼巴巴地等待入职上岗。“指导老师说,一周内如果我没有被录取,公司会继续向我推荐用人单位,但我一直没有等来入职机会。”周先生致电慧之昀公司,也未问到一个“结果”。
3月17日,他在等候无望的情况下,最终自主入职了一家贸易公司。
想退费用遭对方拒绝
周先生在电商培训课上签的“电子商务运营储备人才上岗技术指导及就业咨询服务协议”,甲方并非慧之昀公司,而是上海播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该“协议”显示,周先生接受培训,缴付的“综合人才服务费”为16800元,分期付款,分期期数13期,第1次还款168元,以后每期均是1386元。分期付款的支付对象并非“播元”,而是上海玙晟科技有限公司。
甲方提供的服务,包含技术辅导10天,就业辅导1天,每天6小时至8小时。一方提供培训,另一方缴费接受服务,看上去合理公平,但记者也注意到,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说明,甲方(播元公司)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就业保障服务,“保障入职相关企业从事相应工作,且综合收入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未约定履约时限。也就是说,甲方未承诺在多少时限内安排入职,也未明确如果不能按约完成,承担怎样的责任。
周先生指出,他之所以接受高价电商运营培训,重点不在于“培训”,而在于类似包工作的“就业保障”。但播元公司承诺了“就业保障服务”,实际未“保障”,最终他是靠自己找到工作岗位的。“现在的入职公司没有网店,我的岗位是线下销售,和‘电商运营’也无关。”他认为公司应同意解除分期付款协议。“如果我不执行分期付款,个人征信将受影响。”
播元公司却认为,“协议”中有这样的约定:“乙方自己找到与电子商务运营相关或无关工作的,并和其他用人单位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即视作乙方在甲方助力下成功就业。”公司认为完成了“就业保障服务”。
在交涉过程中,周先生发现播元公司涉及多例投诉,而在他反映至市场管理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后,也发现有多例类似案例。对此记者也查询到,播元公司涉及的多宗司法案件,均为服务合同纠纷。
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记者致电上海播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了解情况。负责人沈女士称,提供相关入职培训(如电子商务运营),是公司作为一家人才服务公司的一个经营模式。培训期间,给予学员充分的时间考虑,在三天“试听课”后,才签署分期付款账单。在签署之前,还有进一步的告知和确认。后期有指导老师跟进就业指导。“学员都是知晓、并自愿接受这样的模式的。”沈女士还说,考虑到学员在入职之前,经济负担较重,所以选择的是分期付款模式。
那么,16800元培训费“虚高”吗?“协议”为何不明确“就业保障服务”的时限?就业失败,培训费还能退吗?沈女士回应,公司帮助学员入职的成功率在80%至90%,去年帮助了三四百人入职。“我们就像一个中介公司,提供的是干货培训。你通过中介买房,也要付中介费的吧。”虽然周先生自己找到了工作,但如果不是公司培训的助力,如何能顺利入职?且协议写得清清楚楚,不论是公司推荐入职,还是学员通过培训学习后自主入职,都属于公司完成了入职义务。“一般来说,我们的学员参加培训后,两个月内都能陆续入职。如果超过三个月未入职的,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协商退费。”沈女士说。
鉴于双方的争议,记者联系了徐汇区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反馈,涉及播元的投诉的确不止一例,相关情况还在调查中。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