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今天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纪念日。今天傍晚时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从酒泉奔赴“天宫”。中国航天人用“数十年磨一剑”的坚韧,以自主创新的巨笔,在浩瀚星空书写新时代的答案。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屈原的《天问》,道出了中华民族对浩渺苍穹的永恒向往。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时,中国航天工业基础尚显薄弱,又遭遇西方技术封锁。但正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所言:“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55年来,“北斗”列阵,“神舟”升空,“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中国航天不断突破技术封锁,巡天探宇,逐梦苍穹。
这背后,是自主创新生态的构建,激活星辰大海的动能。以上海为例,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卫星的“航天工厂”昼夜不息,已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产业闭环。去年68次航天发射的骄人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更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火箭发动机全谱系自主研制的国家。
“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这是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浓缩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豪情。正如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所言:“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会对接,并为之奋斗,每一份努力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