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便于外界更好理解《行动方案》的政策举措,昨天,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行动方案》进行详解。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在会上介绍,《行动方案》有两个核心要点,一是突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陆磊指出,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含金量更高的商品服务与技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此过程中,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单一融资,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咨询’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市场和产业特性‘量体裁衣’。”陆磊表示。
《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行动方案》针对企业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多个场景进行产品创新。例如,支持银行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开发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参照国际惯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贷款金额不高于并购交易价款80%,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为帮助企业更好应对跨境业务相关风险,《行动方案》还明确了加强保险保障的三个方面:加大对出口企业保险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提供高质量再保险服务。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介绍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截至3月末,已有22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再保险分公司等机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