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走进博物馆
第15版:金色池塘 2025-05-12

走进博物馆

图 IC

编者按: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随着全球老龄化,博物馆逐渐成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第三空间”。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触摸历史和天文地理,而且在完成知识更新的同时,可以让皱纹成为智慧的年轮。

当银发遇见星辰

李艳

老爸老妈有五六年没来我这里了,很想趁着他们假日来上海,带他们看些不一样的东西。碰巧,去年刚好遇上一场热门的“无穹——中国·航天沉浸艺术展”在航天博物馆展出,赶紧带他们奔赴一场星际之约。

展厅里精心模拟了太空环境,东方红一号发射、杨利伟航天员首飞等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通过全息剧场展示,爸妈凑在跟前,目不转睛盯着屏幕,当看到变化时,都激动地“哇”一声叫起来。

往前走,依次排开的12组高精复原的里程碑航天器模型更是让爸妈惊叹无比,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航天器的构造、不同及背后的故事,还特别介绍了如何区分航天器。爸妈跟随讲解员的介绍,比照着航天器的相关部位,一点一点默默在心中记下。在如此壮观的航天器面前,爸妈说:“我们小时候羡慕美国登上了月球,而如今这一排航天器正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步步伟大见证!”言语中听到的都是自豪。

一座悬于空中1:10还原的空间站模型,更是成为全场焦点,1:1等比复刻的月球车“玉兔”与火星车“祝融”引得爸妈无比赞叹,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中国航天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在太空建立的“家”,我们久久驻足,在仰头凝视中满是惊叹,“没想到,这么小小的车竟然能完成如此伟大的任务,真是太神奇了”。

更有意思的是,爸妈戴上VR设备,像孩子一样一个一个领略八大行星的神奇风貌,妈妈更是开心地手舞足蹈,“真好啊,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在宇宙之中一样”。看着爸妈专注的神情,时而惊叹,时而微笑,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新奇的星际之旅,更是爸妈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与赵孟頫的邂逅

郑自华

旅游去了德清东衡村,惊喜地发现这里竟然有赵孟頫纪念馆。

纪念馆面积两千平米。一楼是书画和书法,二楼是赵孟頫的作品,纪念馆工作人员姚大姐告诉我,这里展品都不是真迹,虽说是仿品,但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赵孟頫书画都收齐了。有着“天下第一伉俪艺术家”之誉的赵孟頫与管道昇,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大家。两位旷世才人书、画、诗三绝,因艺结缘,终成眷属。赵孟頫是中国艺术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楷、行、草、篆、隶五体兼擅,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草木皆精,素有文词高古、书画绝伦之誉。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一个月前在这里刚举办赵孟頫诞辰770年的纪念活动,虽已一月有余,翰墨之韵味依然在纪念馆飘香。

我去的这天,碰到上海来的几位书法爱好者正在蘸墨挥毫,或楷,或隶,或行,或草,书法爱好者用这种方法向赵孟頫致敬。我恰巧带了前不久刚抄写的“心经”,姚大姐见字还工整,欲将“心经”放在二楼的橱窗,和赵孟頫的字放在一起展览。这让我又喜又惊。楷书四大家赵孟頫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我所敬仰,他们的字帖是我每日必读必练的。才学了几年书法的我,这字放在馆里岂不贻笑大方?不过能和赵老夫子在这里以这种方式邂逅,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

出纪念馆转至路口,就看见一座高高耸立的青灰色牌坊,近前仰望,牌坊上书“管赵千秋”四字,遒劲有力。这里是赵孟頫与管道升夫妇的合葬墓,这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在牌坊前,心里默默地和赵老夫子对话。

一座莎翁头像雕塑

赖云龙

退休的我有了充裕的时间,但岁月也在体能上留下了印记。与年轻人“打卡式”的旅行不同,老人更倾向于用从容的节奏去感受世界。

这次英伦之旅特意避开了红眼航班,行程安排也留出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在斯特拉特福的自由活动日,同行的年轻人脚步匆匆地穿梭于商业街,而我则选择前往莎士比亚故居博物馆。莎翁是我年轻时崇拜的偶像。出发前孩子贴心地帮我下载了翻译软件,让我在国外展馆参观时更加方便和顺畅。

展馆内莎翁儿时的日常生活用品,使我身临其境般感受莎士比亚童年的生活。我沿着舒缓的参观路线前行,只见一面墙上挂着长长的四排铜币,我驻足凝视,通过翻译软件我了解到每一个硕大的圆形“铜币”都表现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在一组展柜内由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多种材质雕刻而成的莎士比亚胸像,很是引人注目,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独立展柜内的一座别开生面的莎翁开裂的头像雕塑展品,这座木雕造型独特,莎士比亚的头部被雕刻成类似打开的书本样式,寓意着他丰富的文学创作和智慧内涵。雕像中莎翁手持一支羽毛笔似在沉思,睿智的双眼凝视前方,我想雕像作者意在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向这位文学巨匠致敬。而给我的感觉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文豪,他仿佛正在酝酿又一部传世戏剧作品。

离开展览馆时已暮色降临,带着歉意回到旅游大巴,忙和已等候的游友打招呼。并说,我会将展览馆内拍的所有照片分享给大家。这次文化探寻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于银发旅人而言,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才是老人观展的最佳方式。

在馆内做志愿者

巢文春

退休后,我就喜欢进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拓宽知识面,本着学习进取的初心,我成了上海科技馆志愿者。通过培训,在“智慧之光”展区“比试脑电波”岗位,做科普讲解员。“比试脑电波”的特点是让两名体验者戴着电极带,集中注意力,用意念推动小球向前。通过“比试”来测试体验者的脑电波强弱之异。

那天,我接待一群老年人,他们因好奇心跃跃欲试,我让他们二人一组比试,分坐桌子两头,戴上电极带,摁下开关,游戏开始,只见桌子中间的小黑球随着各自的脑电波强弱来回移动,小球推至对方游戏结束。赢者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灿然笑脸,我注意到其中有一对是夫妻,男的推着轮椅,坐轮椅的女士那双眼神告诉我,她也想体验,可推轮椅的男士悄悄地对我说,她患帕金森不能玩。我看着女士兴奋的眼神,对男士说:你俩比试一下,说不定她会赢你哦。夫妇俩,开始了脑电波比试,随着各自脑电波瞬间波动,小球来回推移,最终女士把小球推向了对面。顿时,围观老人的眼神中都闪过惊讶!

获胜女士尤其激动,笑靥如花。我简单科普了脑电波的相关知识,因脑电波瞬间运动有强弱之分,通常在最放松的状态下,脑电波最强,容易集中意念。反之,越紧张脑电波就会减弱,不易专注。比如,这对夫妇比试时,女士反倒放松,而男士可能因顾虑稍有紧张,脑电波瞬间的运动比出了输赢。他们听着我的讲解频频点头,从中对脑电波有了大概的了解,并在欢快的体验中获得了知识。

志愿者,不仅是服务社会的奉献者,更是学习进取传播知识的践行者。何乐而不为呢。

玩转汽车博物馆

周洋

端端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上中学后眼界大开,听同学炫耀去参观了日本名古屋的丰田汽车博物馆,一回家就嚷嚷着非去不可。

爸爸很不耐烦地发话了:“我最近工作忙着呢,哪有时间带你出国去玩。”端端倍感失望之际,奶奶扶了扶眼镜说:“不必去日本。上海嘉定就有超棒的汽车博物馆,奶奶带你去,保准比日本的好!”

就在上个月,奶奶刚和老伙伴们去过上海汽车博物馆,自告奋勇当起导游,精心设计三条观展路线。第一站,美其名曰“历史探源之旅”。从1886年的汽车鼻祖“奔驰一号”看起,再到风行于上世纪20年代的福特T型车;1958年的第一辆国产红旗牌轿车,再到现代科技赋能的概念车,逐个展厅参观下来,端端眼睛瞪得像铜铃,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老古董,不停地问这问那。奶奶顺势开启第二条路线“对比研学之旅”,径直来到跑车展厅,横向比较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国际知名跑车,还即兴出题考一考小孙子,没想到端端记忆力超强,一时间对答如流。

答对题目有奖。奶奶宣布最后一站是“纪念文创之旅”。在博物馆顶层文创厅,各式各样的汽车文创让人挑花眼。奶奶大手一挥,奖励100元采购基金。端端认真挑选,精美的汽车扑克送给爸爸,自己选一款汽车造型的文具盒,绘有老爷车图案的马克杯塞进奶奶怀里,奶奶喝茶的时候就能想起今天的欢乐时光。

回家路上,端端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突然扭头问道:“奶奶,您年轻时开过这些车吗?”奶奶哈哈大笑:“奶奶啊,开的是凤凰牌自行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