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琳
昨天,一名网友分享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24小时安检服务体验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该网友称,他乘坐国际航班在凌晨抵达浦东机场,意外发现T1航站楼安检24小时开放,于是凌晨过了安检寻找休息地点,早上再转乘国内航班,省去了许多麻烦。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机场的安检服务往往与航班时刻表绑定。许多网友分享了他们的遭遇——深夜转机或是赶早班机的旅客“无处可歇”,只能就近找酒店,睡不了多久又要赶往机场。有人嫌麻烦或是为了省钱,直接在安检区域外的长廊上躺了半宿。
近年来,随着中转旅客数量激增,尤其是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衔接需求的增长,传统安检模式难以满足高效转机需求。比如,据上海边检总站数据,今年“五一”假期,浦东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达50.7万人次,日均10.1万人次。在假期人流量激增的情况下,浦东机场T1航站楼国内出发安检通道实现24小时开放,一方面为深夜抵达的旅客提供便利,让他们准备时间更加充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错峰安检,提升中转效率。
深夜安检“不打烊”,这一举措看似微小,却折射出机场服务的人性化升级,也为国内航空枢纽的旅客体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不仅是对旅客“刚需”的回应,更是上海城市服务精细化的缩影,传递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当然,这一举措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安检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政策为临时措施,结束时间尚未明确。毕竟,24小时安检通道开放不只是简单地延长服务时间,背后还涉及资源配置、安全管控、流程优化等各个环节。比如,有网友关注安检人员轮班压力与运营成本等,建议通过合理排班、薪酬保障、增设夜间津贴等方式,维护工作人员权益,也确保安检效率与旅客体验不打折扣。
如果后续安检通道24小时开放常态化,值机、托运等环节能否一并跟上,让“24小时服务”更友好?机场面临人力成本激增、客流低谷期资源利用率难以平衡等问题,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机场仍需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数据监测、动态调整等手段逐步优化服务细节与流程,兼顾安全与便利。
一座城市的温度,往往藏于细节之中。无论该服务能持续多久,浦东机场这一打破常规的举措已有效解决了不少旅客的实际需求,为国内其他枢纽机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机场加入其中。当一座机场愿意为凌晨抵达的旅客多亮一盏灯、多开一扇门时,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温度又多了一个落地生根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