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佳琳 通讯员 黄丹 李远航)近日,一份加盖公章的确认函从上海海事法院发出,长三角海事诉讼服务一体化协作迎来新突破——上海海事法院和宁波海事法院首次实现跨区域概括性授权机制互认,为香港企业参加诉讼解忧提速。这是长三角海事司法“朋友圈”握指成拳的创新实践。
2024年初,上海海事法院携手南京、宁波、武汉海事法院,共同搭建长三角海事诉讼服务一体化协作平台,推出涵盖境外诉讼主体概括性授权、司法扣押船舶委托看管机构、外国法查明共享等协作机制。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概括性授权机制,通过“一次认证、全域通行”,有效改变了以往让境外当事人头疼的“每院必认证”的繁琐流程。如今,境外企业在任意一家协作法院完成公证认证材料的备案后,即可在长三角地区海事法院一“证”通办。
这次涉案的这家香港公司,因在宁波海事法院存在诉讼需要,通过协作平台向上海海事法院申请出具概括性授权材料确认函。经核实,公司此前提交过概括性授权材料,且尚在有效期内,上海海事法院立案庭当即启动快速通道,24小时内完成核验并寄出确认函,省去了企业重复公证认证、跨境寄送等环节,为企业缩短材料准备周期近30天,节约诉讼成本超万元。
“这不仅是机制创新的首单实践,更是长三角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注脚。”上海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法院将细化落实协作机制要求,探索推动更多实践落地,提升诉讼服务质效,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