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迪获得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于子迪在颁奖仪式上
一夜之间,于子迪这个名字,成了中国体坛的热门。在深圳举行的2025全国游泳冠军赛上,这个12岁的小姑娘战绩斐然,连续登上领奖台。
“比美国的同龄男孩都快3秒”“仿佛看见中国泳坛的又一位巨星冉冉升起”……当于子迪以12岁的年纪斩获全国冠军,泳池内外怎样赞美都不过分,毕竟在这个名将还处于调整期的初夏,小姑娘确实给中国游泳增添了一抹亮色。可在为“后浪翻涌”高兴的同时,还有一件事不该被忘记——于子迪毕竟只有12岁,这块已经被发掘的璞玉,需要更加细致的打磨和雕琢。
前不久刚刚成为洛杉矶奥运周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的崔登荣,曾在多年前的一次全国比赛后表示:“年轻选手表现出色一定是好事,但运动员的成长需要沉淀和磨砺,一路走来过于顺遂,对后续发展未必是最有利的。”如今在全国冠军赛大放光芒,受关注程度已经超越不少名将的于子迪,或许就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最近几天,有关于子迪的成长经历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10岁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11岁首登全国冠军赛领奖台、12岁加冕全国冠军……这样的快速成长带来的是一片“天才少女诞生”的感叹,以及一句句夸奖和赞叹带来的无形压力。考虑到小于的成长经历中有过“因压力导致情绪波动,一度想要放弃游泳”的“灰色记忆”,如今仍然年少,技术和心理都还在成长期的于子迪成为焦点后,是否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声音;她的教练和团队,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解压方法,帮助她更顺利地成长;当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天才少女”的成绩出现一些波动,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包容和一个相对友善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于子迪后续成长中大概率会遇到的。
于子迪的偶像是同样年少成名、曾经被称为“天才少女”的叶诗文。16岁在伦敦奥运会夺金后,叶诗文经历了起起落落,花了很多时间,才在2019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用一枚女子400米混合泳的银牌,重新找回自我。那场比赛后,她坦言:“过早站在聚光灯下带来的心态变化和心理压力,身体机能改变后成绩的起伏,以及由此遭到的质疑和非议等等,都是成长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但熬过去之后再回头看看,那些有些黑暗的时刻,也会成为宝贵的财富。”如今,于子迪的发展路径,似乎正遵循着当年叶诗文的足迹,而“小叶子”的那些亲身经历和经验之谈,或许能为小姑娘和相关人员,乃至每一位期待中国游泳再创辉煌的人,带来更多启迪。
职业体育的发展从来都需要“天才”的出现,但在崭露头角、惊艳众人后,如何让这些天赋异禀的好苗子,在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业发展模式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往往是决定选手和项目发展“上限”的关键。所谓“玉经雕琢方成器”,在为于子迪这块璞玉的出现感到欣喜的同时,未来如何保护、珍惜和打磨她,才是更需要用心做好的功课。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