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东阳西阴 智慧快餐 夏荷 甲状腺疾病患者夏季饮食调理 天是几点亮的? 冬瓜食趣 我,费德勒和大师赛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7-06

冬瓜食趣

叶青

冬瓜被家乡海岛人称为夏季第一瓜。小时候外婆常说冬瓜清热利水,夏季暑气蒸发,闷热潮湿,要多吃冬瓜。外婆出身中医世家,她的种种食疗帖屡试不爽,我们深信无疑。但对于清热利水之说一知半解,冬瓜与大多瓜果一样性凉,有清凉解毒的功效,好理解;对利水的领悟,是通过“现场教学”获得。有一年,我母亲下肢浮肿,摁下去就出现一个个凹陷,好久都满不回来,我们少不更事,还觉得新奇好玩。外婆每天煮薏米冬瓜汤让母亲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母亲下肢恢复正常弹性,其中病理医理不赘述,但我对本味寡淡的冬瓜刮目相看。

入夏后,菜市场的冬瓜品种渐多,但最显眼的是硕腹圆腰、呈长椭圆形的冬瓜。它们表皮青灰色,略带绒毛,覆盖一层不均匀的蜡状白霜。你说定买几斤,话音刚落,摊主的刀刃就在厚实的冬瓜皮上定位,手腕陡然发力,寒光一闪,“咔嚓”一声,冬瓜有了新鲜的切口,电子秤“滴”地一亮,蹦出的数字八九不离十就是顾客要的斤两。

冬瓜曾用名白瓜、水芝、地芝,终以冬瓜之名一锤定音,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冬瓜表皮上这层白霜,自带清凉有寒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中另有见解,他的意思是开春种下的瓜苗,大部分到了秋天就枯萎了,唯有冬瓜经霜而不凋,老于土而不腐,故得名。这也道出了冬瓜耐储存的特点。

冬瓜是寻常之物,平常烹制。去皮,横切成片,入锅清炒,只需两勺猪油半盏水,便能透出翡翠般莹润的光泽,翠嫩中的汁水,若一汪清泉。如果你口味重,就把冬瓜切块,加生抽、老抽,出锅时,乍一看像东坡肉。冬瓜宜煲汤,比如冬瓜排骨汤、冬瓜海带汤、冬瓜虾米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学习期间,与女友李佳师一起从魏公村菜市场买来冬瓜,用老家玉环带去的优质虾米做汤。那时,寝室里只有煤油炉,钢精锅沸汤中漂浮的清白冬瓜与红亮的虾米珠联璧合,汤口清鲜醇厚,百吃不厌,我们的友情在虾米和冬瓜汤中日日丰厚。现在,彼此都年过半百了,远隔千里煲电话粥时还会回味冬瓜汤的味道。

时间还可以让冬瓜“臭名昭著”。洗净,带皮切块,一层层码入陶瓮,撒粗盐,压鹅卵石,封口子,两三个月内不问东西。开启时腐臭横溢,你若初闻,逃之夭夭。然而,这种臭味碰到蒸锅里的热气便化作绕梁的鲜香,越是恶臭,蒸出来的冬瓜越香,扣在白瓷盆里,颤巍巍的肌理吸饱了水汽,筷子轻轻一抿,落在舌尖的奇香在唇齿间游走。这是冬瓜果胶发酵后形成了多种醇、酯、醛类物质,遇热后一起挥发出来;若把这种烂冬瓜推入葱、姜、蒜、辣椒爆香的油锅里,形成多重复合的香气,这些食物分子的变化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在这样的冬瓜汤里滚豆腐,豆腐的微孔把菜肴的美味都吸收进去,成就一道美妙佳肴——臭冬瓜滚豆腐。在闷热的夏天,配上米饭,吃得头背冒汗;在寒月霜天,如甘泉如暖流汩汩穿过你的胃肠,让人额角渗汗。

2020年夏末,杭州瓜农滕雁鸣在富阳的冬瓜田里培育出重达221公斤的冬瓜。这颗巨型冬瓜长161厘米,腰围近两米,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在场口镇的瓜地上见此瓜表皮比普通冬瓜厚,有凹凸不平的疙瘩,又憨又萌。如此笨拙的冬瓜,能助食者拂去赘余,身轻如燕,欢喜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