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高温+雷雨,“闷蒸模式”重启 多彩盛夏
第5版:上海新闻 2025-07-16
一早拉响橙色预警,今年第17个高温日强势登场

高温+雷雨,“闷蒸模式”重启

本报讯(记者马丹)今天尽管天空云层很厚,但丝毫不妨碍气温的“热”情高涨。9时1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直接拉响高温橙色预警,今年第17个高温日强势登场。伴随着高温出现的还有夏季雷雨,受高空冷涡后部云系下摆影响,早晨青浦、金山等局部地区就飘了些零星小雨。随着云雨区南压,今天午后到夜里,局部地区还将出现短时阵雨或雷雨。

不过,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这波酷热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本周前期以晴热为主,到了周后期随着湿度攀升,体感将从“干煎”转入“闷蒸”模式。周四,上海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最高气温继续维持在高温线上下,雨水范围和强度会升级,局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周五起,偏东气流会带来阵雨,最高气温也会微降至33℃~34℃,但湿度的加大会让体感依然闷热。

为何体感温度总觉得远超气象预报?气象专家解释说,并不是气象台故意“压低”气温。一方面,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测温时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还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所以它与烈日下柏油马路上的体感温度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空气湿度在“捣乱”。如果空气干燥,人体汗液容易蒸发,带走了身体热量,体感温度会下降;若是空气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体感更加炎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桑拿”。

气象专家提醒,目前,一场大范围、高强度的高温热浪正在影响我国,多地热到破纪录。高温带来的不仅仅是体感不适,还可能造成人体排汗机制崩溃,引发中暑。面对高温酷暑,“三多两少”妙招助力防暑,建议大家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并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可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外出时,最好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等中暑症状,及时使用解暑药品,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