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才让
《在峡谷》这部书集的第二小辑,是原上草先生的戏剧文学作品,由《电话的功能》《菜棚的故事》《假爸爸真爸爸》《招聘》《公费方便》《意外》《二楞相亲》等7个篇目组成。戏剧,应该说是所有文学形式中与诗歌一样久远的文学源头。百度百科解释:“戏剧的起源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由此可见,戏剧是和人类同时发展起来的,称之为文学之母也不为过。
除去早些年我在文学启蒙阶段阅读的古希腊戏剧,以及之后着迷过一段时间的莎士比亚戏剧之外,我阅读更多的还是当代戏剧,而且就在这两年。我先读了《单读》出品的《当代剧作选——今天全部停止》,里面收录了欧洲四位剧作家的戏剧。剧本简介中提道:新世纪以来,新一代青年剧作家们带着全新的问题意识,尝试革新戏剧文本写作的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人物特性,以此来刺激舞台艺术的更新。在创作中探究的议题却紧紧围绕着全球性的普遍困境,情感需求之间的对冲以及相互改变,个人成长与性别认同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外部精神……
这四部巨作,的确如上所述,具有不俗的革新力量。好读、先锋、激烈、撕扯。这是几个剧作家基本上都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在当下,尤其是贴近现实主义、现实社会激烈的变动中,戏剧家们寻求突变,他们的先锋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更加直接,同时也更加有力量。
接着,读了西班牙剧作家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的《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但我对这个剧作家并不十分陌生,因为在读这三部剧作前,我已阅读过他更具代表性的,或者可以称之为成名作的“乡村三部曲”。我喜欢这位作家的诗歌,他著名的诗集《船在海上,马在山中》一度是我案头常读书籍。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的戏剧,尤其是《血的婚礼》,那是一种阅读之后产生巨大空虚的震撼,十分了不起。
近日阅读原上草先生的这几篇短戏剧,联想到“乡村三部曲”,倒不是戏剧内部有多少相似之处,而是在阅读的体验上有着相似的气息。但美中不足的是,原上草先生的戏剧太短了,几乎都在我坐直了身体阅读时,已然剧终。我当然明白这里有当时创作时的考量与选择,但依然感到遗憾,很想看到一部三幕剧或四幕剧、五幕剧的长作品。
原上草先生几十年的阅历和地域生活气息构成了他的创作风格,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及评论,均有个人的印迹彰显其中。换言之,是现实的力量在其中。
我再次翻开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挪威作家、剧作家约恩·福瑟的剧作,和原上草先生的这几篇戏剧参照着读。约恩·福瑟的戏剧和小说,分界线是模糊、不确定的。他的小说三部曲,你也依然可以当成剧作来读,而他的《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也可以放在小说的范畴当中。而原上草先生的几篇戏剧和第一辑的短篇小说(更精准地说,是精短小说),也有这样的特质。但这不是说小说和戏剧可以混为一谈,在所谓的模糊中却有着清晰的一个中心点,小说有小说的核心精神,戏剧有戏剧的核心理念,像一对长相相似的兄弟,具有迷惑性。但是在好的读者那里,两者之间的贯通会有新的形象,也让阅读具有微妙而繁复的体验。
原上草先生的这几篇戏剧和小说,直接展现在当下鲜活的生活之上。从乡村到机关,从办公室到田间,从老旧的破屋到小镇。这是原上草先生在他坚实的生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滴精华,一片高原上的叶子,一条高原上的羊毛织出来的缰绳,有着赋予生命中那难以言说一切的声音的特质。他是诗人,诗意澎湃,每个结实、平常、低调的句子背后,有着和约恩·福瑟一样的品格和美学:极简主义、重复与节奏感等鲜明的特点。也具有恒定主题,那就是凝视人类最基本的困境,最真实的人性。
而在风格当中,它又体现了强烈而直接的特点:出发即抵达。开场即结束。这是现代性,是当下的时代特性,如此真实地反映在作家的笔下。
众所周知,精短小说也好,精短戏剧也罢,都难写,在一两页篇幅中,出现人物、故事,出现情节、主题、发展、高潮、结束,通通要在一个微雕型的世界中快速完成。这就是开始即结局,出发即抵达。做不好,将成一页废纸;做得好,也不会大放异彩。但写精短作品应该是来自作家内心的渴求吧,那应该是一种抵达世界的某种命运点的渴望,渴望通过一个极短的开始、发展、演变、结束的过程,来抵达这种神奇的命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