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中路枣庄路公交站无遮阴,一对母女在高温下候车 雷楠杨 摄
大渡河路铜川路公交站,无遮阳设施,也无候车座椅 陈佳怡 摄
武宁路曹杨八村公交站,老人们在候车 徐乐天 摄
连日高温,烈日当头火辣辣。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近日接到多位市民反映,杨高中路枣庄路、大渡河路铜川路等多处公交站点缺乏基本遮阳设施,候车乘客饱受“烤验”。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温度”,不该在这些民生细节上“中暑”。
老人候车成“烤验”
多位市民反映,杨高中路枣庄路公交站缺乏遮阳避雨设施,让出行市民深感不便。
周边居民杨先生介绍,该站点作为181路、984路公交的重要停靠点,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周边无树木遮阴,加上杨高中路车流量大带来的明显扬尘,候车环境十分恶劣。更令人煎熬的是,181路早晚高峰需等待约10分钟,平峰期甚至超过20分钟;984路发车间隔更是长达30分钟。
记者在现场发现,该站点设施存在明显的“冷热不均”:开往东方路潍坊路方向的181路和开往永业路佳虹路方向的984路站台,尚有立交桥可提供部分遮阴;然而,开往港城路地铁站方向的181路和开往兰陵路临沂路方向的984路站台,则完全暴露在炽热的阳光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约900米外的杨高中路云山路站台,不仅配备了遮阳棚,还设有便民座椅。
无奈之下,距离站点约30米处的一个小公园休闲亭,成了乘客的临时“避暑所”。高温或下雨时,不少人选择在亭内乘凉避雨,等看到公交车驶近,才匆忙奔向站台。然而,这条“候车路”需下8级台阶并横穿非机动车道。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从亭内跑向站台的乘客险些被电动车撞上,场面令人心惊。
“根本没地方躲,我有时去站台屏幕看下一班车到站的时间,然后算着时间在这里凉快一会儿再去站台候车”,在树荫下乘凉的刘阿婆道出了候车乘客的无奈。年过九旬的倪大爷几乎每日需乘坐181路出行,他直言:“在这样的高温下站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应该装个遮阳棚,最好再加点座椅,不然我们老年人身体真吃不消。”在烈日下站了十多分钟后,记者已是汗流浃背,偶尔掠过的风也裹挟着热浪般的汽车尾气和扬尘。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该站点已列入今年候车亭安装计划,但未明确具体安装时间。眼下,高温天气持续,市民们迫切期待遮阳挡雨的候车设施能尽快到位,让日常出行不再备受“烤验”。
配套设施频“缩水”
年逾八旬的葛老伯每日往返于大渡河路铜川路公交站,为住院的妻子送饭。然而,该公交站既无遮阳棚,也无候车座椅,让他和众多老年乘客在烈日或风雨中苦不堪言。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站点位于地铁14、15号线铜川路站5号出口旁,竖立着三个公交站牌,没有任何遮蔽设施。站点周边虽有行道树,但仅在下午部分时段能提供有限的荫蔽。该站汇集了754路、551路等10条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为3—5分钟,且因紧邻普陀区中心医院和宏康医院,候车乘客以老年人为主。葛老伯无奈说道:“天气热的时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下雨就更遭罪了,尤其对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实在不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在葛老伯的指引下,记者沿大渡河路步行约百米,找到了原先的公交站台。旧站台位于马路同侧,不仅设有两个宽敞的候车亭,其后侧更有高大树木提供天然遮阴,环境舒适。他惋惜地说:“旧站台设施完好,就这么废弃实在可惜。如果能搬回原处或者在地铁口新建一个公交亭就好了。”据了解,新站台是1年前为便利地铁换乘乘客,由旧站迁移而来,但迁移过程中却“遗失”了关键的遮阳避雨设施。
记者联系了普陀区道路运输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反馈称:因新公交站位置狭窄,不具备搭建公交亭的条件。现考虑恢复原公交站,但存在线路调整、后续公示等问题,仍需等待一段时间。
同样饱受烈日困扰的还有武宁路曹杨八村公交站。由于缺乏遮蔽设施,众多老年乘客在高温下只能暴露于烈日中,雨天仅能撑伞站立等候,出行体验很糟。
上午10时,烈日当空。记者在武宁路曹杨八村公交站看到,该站点道路不宽,设有3个公交站牌,一旁绿化带中配备了3组共6个座椅。然而,这些座椅四周毫无树荫遮挡,被阳光晒得滚烫。该站点汇集了105路、165路、561路等12条公交线路,客流量大。现场约10位老年乘客中,一些人坐在滚烫的座椅上,使劲摇着扇子试图降温;更多人则因座位有限,只能站在烈日下苦等。一位候车的老人向记者诉苦:“走到车站已经一身汗了,再这样晒着实在吃不消,希望能加个遮阳篷,座位也多设几个。”
对此,相关部门回应,曹杨八村公交车站因“人行道宽度不足3米”“地下存在电缆”等原因,不具备安装公交候车亭的条件。
本报记者 季晟祯 志愿者 雷楠杨 陈佳怡 徐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