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吟安
八年前,我经历了分娩的疼痛。那时医生曾教给我两件事,让我至今受用。
当阵痛来袭,我仿佛要被抽筋剥肉,瞬间陷进了紧张、恐惧的情绪里,几度挣扎,倍感无望。但幸好,每次阵痛过后,都有大约与阵痛等长的时间,感觉却十分轻松、愉悦,仿佛忽然从泥淖飞升到了云端。
度过阵痛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剧烈的疼痛,会使我们处于应激反应之中,深陷恐惧不能自拔,从而错失了感受轻松愉悦的机会,从而任由痛苦四处弥漫,占据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攻陷了整个产程,加深了痛苦的印象,甚至成了产后抑郁的诱因。
我却能清晰地回忆起阵痛间隙的轻松、愉悦,实感自己躲过了一劫。那是因为,在妇幼医院建档后,医生为我设置了产前课程,模拟阵痛的时长和频次,并教我根据自己的节奏,在阵痛时尽力关注呼吸的质量,拉长呼吸的时间,保障身体正常供氧;而在阵痛间隙,尽情地享受轻松和愉悦,不断加深对这种感觉的印象。整个孕期,我进行过数千次的练习。
于是,在分娩前的两天一夜,我将那方法熟练地运用到阵痛过程中来。每一次阵痛时,我都大口地呼吸,氧气注入身体,帮我冲淡了痛苦,使我保持清醒,获得力量;阵痛过后,我贪婪地体会着那突如其来的轻松感,想象自己在用意念捡拾着愉悦的羽毛,让它们不断地堆叠,包裹住我的身心。
那位高明的医生,将分娩经历总结为两件事:感到痛苦时,就去关注生命最本质的需求;痛苦过去后,便在日常里捡拾幸福。
所幸,与之相比,生命中的阵痛,强度和频次,都要缓和一些,温柔一些,间隙也要更长一些。甚至有时,长得都快让我们忘了,自己正身处捡拾幸福的最佳条件之中。
眼前,医生的那句话已指导我走过了八年时光。我深知,无论自己将“娩出”一个怎样的人生,也都躲不过生命的阵痛,只是时间有长有短,程度或轻或重罢了。为了避免被痛苦掌控,在每一段阵痛与阵痛的间隙,我都极力保持清醒,践行好医生交代我的那两件事。
人生无非就这两件事。做好这两件事,痛苦便不自觉被减轻了程度,而轻如羽毛的日常,也会堆叠成更加清晰而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