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上海警方找到在沪失联女高中生 蟊贼半夜犯网瘾  贼手伸向拉面店 “不爱上班门诊”治什么 一糕藏八景  金山入画来 药房“联网”破解居民“找药难” 30年续写“99个儿女3个妈”的故事
第5版:社会新闻 2025-07-22

“不爱上班门诊”治什么

陈佳琳

近日,河北秦皇岛一家二甲医院开设“不爱上班门诊”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有网友调侃说:“周末得去趟河北。”

这事看似新鲜,却暴露了当下普遍的职场困境。上班是大多数打工人的生存方式和唯一选项,但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微妙张力、工作意义感的丧失等,都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并非懒惰的标签,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医生说,开设门诊的想法还是患者提的——孩子有“不爱上学门诊”,大人“不爱上班”怎么没人管?更重要的是,医院在接诊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嘴上说着“不爱上班”,背后藏着的是实实在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上班的常态,或是注意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却因“病耻感”而踌躇不前,最后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亟须正视与疏导。

“不爱上班门诊”的设立,一方面降低了就医门槛,让有需要的打工人不再“求助无门”;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关注职场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说到底,许多人的“不爱上班”,病灶往往深植于职场环境本身。一些企业过度强调“狼性文化”,忽视员工的心理感受,这只会损害其积极性和创造力,长远看对企业的发展得不偿失。只有真正关注员工福祉,才能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真正的“共生共赢”。

职场心理健康,需要整个社会的温柔托举。“不爱上班门诊”既是“减压阀”,也是“筛查器”,让潜藏在“不爱上班”背后的压力与情绪不再是难以启齿的痛,而是可以被理解、关注和解决的信号。我们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尝试,让心理关怀的触角伸得更远。

相关部门的引导与规范同样不可或缺,既要从法规制度层面切实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也要支持社区、工会等组织发展普惠性心理服务,与专业医疗机构形成互补,构建更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网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