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节气版·十万个为什么”
本报讯(记者 马丹)万物感暑气而奋发,申城却在副热带高压的“礼让”中迎来别样大暑。今天21时29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这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偏东气流继续为上海的天空送来变幻莫测的“棉花糖”白云,偶有短时阵雨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浦东、崇明等地。虽然正值全年最热节气,但是徐徐而来的东南风,让今年这个大暑的开篇体感不那么黏腻。
相较小暑,大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根据徐家汇站1991—2020年的气候资料显示,此节气里,上海常年平均气温达30.1℃,降水量94.1毫米,15天中常年平均有接近一半的日子是高温天。然而,今年副热带高压主动退居“二线”,其南部边缘的偏东气流化身天然调温师。持续东南风将海上清凉空气源源不断输送到陆地,配合分散阵雨压制气温,本周难现35℃以上高温。未来几日,本市的最高气温仍将在33℃—34℃间徘徊,不容易出现高温热浪和极端酷热天气;夜间气温不算太低,大多在28℃左右,晚上可能反而没料想中的凉快。
尽管没有极端酷热,但是雨热依旧同季。大暑时节的“暴脾气”仍需警惕。近十年预警数据揭示,此时节里,雷电、暴雨、大风预警发布频次仅次于高温预警。随着本周后期热带系统在海上趋于活跃,申城降水过程可能增强。气象专家特别提醒,近期阵雨突发性强,市民出行宜常备晴雨伞,户外工作者尤需防范短时强降水等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