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
我有两个爱喝啤酒的朋友,时常从社交网络看到她们的今日酒况。许多没喝过的酒款以“云喝酒”的方式映入眼帘,例如修道院啤酒、层出不穷的酸啤、用塑料袋现打的青岛啤酒——其中一位朋友住在青岛,有地利之便。青岛那位对国内的精酿圈颇有微词,说现在精酿厂恨不得玩出花来,光是多倍酒花还不够,各种果泥轮流上,到最后反而失去了啤酒原本的质朴。
我也觉得,啤酒简简单单就好。有两年学着喝精酿,那时国内厂牌还不多,刚接触到国外的树屋、本末主义,确实被浓郁的啤酒花香气震撼。不过这些精酿首先是贵,也就没了随手开一罐毫无心理负担的快乐。另外,它们的口味复杂,适合品鉴,像我这样吃晚饭时喝,好像有些不够正式。
对啤酒最初的概念,来自村上春树的小说。《寻羊冒险记》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奇遇,去到朋友家的度假别墅,独自住在那里喝啤酒跑步思考。当时上海流行的啤酒是力波,邻居家的爷叔们一买就是一打,装在塑料筐里的浅茶色玻璃瓶,喝完了再把整筐空瓶拿回小卖部,记得好像每瓶的退瓶费一毛。我在浦东的商场实习,等结束营业,坐大桥线到浦西,再转夜宵线公交车,到家已是深夜。经过罗森,买个罐装可乐或啤酒,带回家,坐在木梯的最后一级,慢慢喝掉。那时的夏夜,炎热底下透着一丝夜的凉意,喝杯冰饮,十分痛快。记得我总是买麒麟,多少有村上小说的影响。
旅居日本时,差不多每晚一罐啤酒。旅居者的心态和旅游差不多,总觉得花钱吃喝不浪费,重在体验。总是买350毫升的普通装,大罐对我来说太胀肚。家附近有两处可以买啤酒,丸正超市里都是常见的大厂牌,偶尔有新潟厂牌,用酒米酿造的,后者总是很快售空。还有一回似乎是周末有球赛,啤酒货架彻底空了,我站着发了会儿呆。另一处是永旺的酒水超市,品类较多。在那里遇到一个好喝的厂牌,名古屋的Y.Market brewing(柳桥市场精酿),从网站看,其产品线超过一百种,永旺通常有三四种,想要换口味的时候,就买他家的几款。更多的日常陪伴仍是麒麟。有一款“丰润”,普通啤酒1.5倍的麦芽,四种啤酒花,比其他水啤略贵,口感倒也符合名字。
啤酒相伴的日子画上句号,是因为感染新冠。新冠痊愈后,咳嗽一直没好,而且只要外出吃饭,咳嗽就变得更厉害。后来终于搞懂了,后遗症是过敏性鼻炎,且过敏原是冷空气和冰饮。拖拖拉拉治了一段时间,回国后继续看病。东京和上海的医生都很淡定,说,哦,这种后遗症很常见,过敏性鼻炎只要得了就是终生的。
两年过去,过敏体质略微见好。今年,高温天以愈发猛烈的势头袭来,我从电商随便买了点水啤搁在冰箱里,在特别累的日子来一罐。喝啤酒的人都会喜欢开喝的几分钟:拉开易拉罐的声响,倒入杯中的泡沫,还有第一口——永远是第一口最好喝,其中仿佛凝缩了从初读村上小说的夏天到现在的漫长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