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在看不见的地方茁壮(中国画) 大汉的美好生活 独赏青苔养精神 桑叶记 乡土文学家沈从文 云端织毛衣的女孩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02

独赏青苔养精神

那秋生

青苔虽然生长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但它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你看它那么绿,绿得坦坦荡荡,没有一点卑微的样子。我喜欢踏入古巷老屋,走向山林野径,一边寻找青苔的影子,一边吟诵古人的诗句。凝眸沉思,面对芊芊青苔,总能让人心气安宁,纯净的意念超越了一切外界的喧嚣。此刻就在我眼前的青苔,它不正是谦谦君子的化身吗?

这些年来,我专门收集了历代文人有关“青苔”的诗词铭赋,共有五十首(章)之多,赏读美妙的文采,领悟高雅的意境。另外趁旅游野行之际,我拍摄了数以百计的“青苔”图片,并设置了图库,一切因为情有独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刘禹锡名作《陋室铭》中的句子,有了“青苔”对于“陋室”的衬托,就成为一种生命的陪伴而充满了生机。诗人骚客往往独具青睐,欣赏青苔的古朴、幽雅、清真、脱俗。年深月久,那青苔的影子总是在我脑海里浮现。

想起《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谁知他成名之前作过一篇《苔赋》,其中说道:“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这青苔正是王勃的人格写照,也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尽管青苔是卑微的生灵,却有高尚的情趣!

看吧,青苔随意地生长在石头上、砖缝里、墙角边,乃至臭水沟边。它索要的东西很少很少,仅仅一点水和土就足矣,但它却愿意尽自己的一生,去奉献一份绿意、一份氧气、一份美丽。想我自己,做了一辈子的人民教师,普普通通、忙忙碌碌、踏踏实实,这不也体现了“青苔精神”吗?

清代袁枚有一首叫《苔》的小诗,很早就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说:“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真是异想天开,微不足道的青苔呀,它那执着的青春竟能与“国色天香”媲美呢!在笔记本中,我找到了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咏苔》:“寂寂墙阴印绿花,重重砎石养身家。莫言微命无奇志,敢拓新天到海涯。”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呀!我想,与其羡慕别人的世界,不如安心地自在生长,去拥抱每一缕阳光,释放每一份热情。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就如同青苔一样,生生不息,绵绵不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