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仁济医院浦南分院)泌尿外科主任叶惟靖教授更忙了。作为国内知名小儿泌尿专家,他每次门诊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咨询包皮手术和尿道下裂问题的家长。“暑假是小儿泌尿的就诊高峰,”叶惟靖说,“除了传统的包皮手术,现在家长对孩子的‘鸡鸡’发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了。”
包皮,割还是不割?
七岁的小贝刚做完包皮手术,妈妈严女士松了口气:“小朋友要上小学了,所以趁着暑假赶紧把手术做掉。”
叶惟靖说:“针对没有发育完全的幼儿或青少年,我们更多采用手工缝合的传统改良技术,针对孩子‘小鸡鸡’的不同形状进行立体剪裁和个性化缝合,同时也可以纠正没有发现的问题,如较常见的血管变异。”
“医生,我们家孩子的包皮要不要割?”这是叶惟靖听到最多的问题。“只要有手术指征,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做包皮手术,但最好在青春期前完成,最佳手术时间建议是4—6岁。”叶惟靖强调,男宝出生时90%都是包茎,这是正常生理现象。“3岁后,随着发育,包皮会慢慢松开,能翻开露出部分阴茎头。家长千万别硬翻,可能造成嵌顿,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他说,有四种情况一般需要手术干预:一是随着男孩的生长发育,包皮口仍狭小,尿道口外露困难或包皮勉强能翻过来,但很难再翻回去,甚至发生包皮嵌顿。二是包皮口发生瘢痕化改变,比如颜色苍白和质地偏硬。三是反复发作的包皮龟头炎,比如包皮红肿、疼痛、流脓。四是排尿困难、费力,排尿时包皮鼓起,呈“气泡状”。
“有三种情况不建议进行包皮手术。”叶惟靖提醒,一是阴茎畸形,如有尿道下裂、隐匿性阴茎等情况,不要贸然割包皮,因为包皮是阴茎、尿道修复的绝佳“原材料”;二是孩子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等特殊疾病;三是肥胖的孩子也不要轻易割包皮,必须经过专家评估。因为脂肪多、尺度难以把握。包皮割了之后“鸡鸡”可能会回缩进去,造成“肚脐眼样”改变,引起医源性包皮狭窄,往往需要再次手术。
“尿道下裂”,用不用药?
“叶教授,我们给儿子洗澡时发现他的‘鸡鸡’和蛋蛋很小很小。”一位妈妈焦虑地说。孩子确诊为先天性尿道下裂伴阴茎、睾丸发育偏小。
叶惟靖先让她宽心:“先打10针,大概率能看到效果。”他问起“孕期是否保胎过”,得到肯定答案后解释:“我用的药是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时期它能促进睾丸和阴茎发育。孕期缺乏就可能导致性腺和外生殖器发育不佳,甚至发生先天性尿道下裂等疾病。一般生殖器要等到青春期发育才会继续生长,如果我们用了绒毛膜促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安全的刺激就相当于模拟男孩在胚胎时期的环境,让他的生殖器还有一个像胚胎时期一样的发育过程。”作为国内最早探索这种疗法的医生之一,叶惟靖的临床经验证明,多数孩子治疗后生殖器会明显增长,为后续尿道修复手术打好基础。
叶惟靖提醒家长:手术别赶“末班车”,建议尽早检查评估;别轻信“一刀切”,是否手术、何时手术,必须结合孩子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无论包皮、尿道下裂还是生殖器发育迟缓,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更好。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