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杰
表演艺术家李仁义,今年七十有三,精神矍铄,心胸豁达。看上去还很年轻。那年12月广东省举办156个公园联动的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在广州市主会场,有四位艺术家登台朗诵了我的诗作《宣誓》,其中声音最响亮的领诵者就是李仁义。他知道我是上海人后,哈哈大笑,马上改用上海方言跟我聊了起来。从此,我们便开始了频繁的合作。
因父母支内在外地工作,李仁义自幼与上海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少年时代就展露了出众的艺术天赋。后来他落户北大荒尾山农场,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五年艰辛的屯垦岁月,冬寒夏伏,风餐露宿,在繁重的劳作中磨出了满手厚茧,也磨出了一副顽强的筋骨。
后来,他辗转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山西长治。因外貌英俊、身材帅气,由当地的知青办推荐,经过考核进入长治市话剧团。浓重的上海口音曾经成为他学习话剧表演的一大障碍。他憋足一股劲,通过不断收听新闻广播和求教老演员,硬是掌握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长治话剧团20年,他从普通演员一直当到副团长。1993年,李仁义举家南迁广州,挑起了广东省话剧院院长的重担。当时正逢举办广东省第五届戏剧节,原参演剧目被审查部门否定。他当机立断,立即调动全院的力量,以神奇的速度赶排了新剧目《火红的木棉花》参演,获得了多个奖项,还挽回了投资损失。
200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和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李仁义主演了歌乐诗情景剧《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以风雨雷电四大象征组合成的四幕十一场剧情中,李仁义鲜活地再现了冼星海壮丽的一生。除了话剧,李仁义还在《花季雨季》《极度险情》等多部电影、《静静的白桦林》《今夜星光灿烂》《百团大战》《家园》等电视连续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多年来,李仁义从不懂话剧艺术起步,到精心塑造出古今中外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纪、不同个性的舞台形象,对角色的把握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一个上海知青到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他做到了学无止境,演无止境。退休后,李仁义依然以充沛的精力继续活跃于全国的舞台和屏幕。2017年9月,他曾重返上海,为上海戏剧学院师生演出了大型话剧《盛夕楼》。谢幕的掌声之后,他用上海话向台下观众倾吐了肺腑之言:“年轻时,我经受了很多艰难困苦。也曾经感到命运不公。但如今回头去看,正是有了那些磨砺,才成就了我的艺术个性,也才有了今天的李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