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演无止境 老宅的夏天 枇杷果酱 卖菜老汉 找到上海颇有松弛感的小马路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8-03

枇杷果酱

瑞秋

五月底的那个周末,家里来了三波客人,人手一箱枇杷。第一位说,他的是从苏州东山买来,正宗的白玉枇杷。第二位说,他的是自家种的,白玉枇杷的树苗移栽上海,口味优化了。第三位说,他的也是自家种的红纱枇杷,个大,颜色橘黄,味道很赞。他们并非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在寻找物超所值的心灵慰藉。我因此实现了枇杷自由,并被赋予了终极裁判权。三种枇杷比较着吃,有单吃找不到的差异感。原汁原味的白玉枇杷胜出。特点一,皮薄色杏黄,果肉细白水分多。特点二,一果一核,核小肉厚。特点三,甜而不腻,回甘生津。移栽上海的白玉枇杷,口感不错,个头和樱桃小番茄一般大,疑似水土不服。前几天去集市,见枇杷摊的摊主,说话带苏州东山口音,上前和他说了我的疑惑。摊主说:“果农在枇杷结果初期,会掰掉一些稚果,从一簇十来颗精减至一半或更少,俗称‘疏果’,确保留存的果子营养充足,个头饱满。”听了醍醐灌顶,想起春天水果店里,有卖婴儿拳头大的枇杷,以为也是“疏果”的功劳。摊主摇头说:“那是南方的其他品种,白玉枇杷大不到那个级别。”

吃了两天枇杷,还剩一堆,有的表面生出了斑点,有的起了皱。食欲减退,又不忍心看着它们腐烂变质,闪出了做枇杷酱的念头。不记得买过现成的枇杷酱,只晓得小时候吃枇杷止咳糖浆上瘾。舀一勺黏稠的糖浆,倒入口中,用舌头和天花板把糖浆碾开,美滋滋地想咳嗽慢点好。以前还做过金橘酱,开始做成了湿漉漉的金橘泥,放了几天发霉倒了。不甘再试,做出了蜂蜜般的黏稠效果。以枇杷为原料,用做金橘酱的工艺,美味、黏稠又丝滑的果酱,仿佛飘在了眼前。

说巧也巧,有朋友正在微信中分享做枇杷酱的心得,一二三四五,写得细致、严谨,关键点还附加说明。比如,为何要把枇杷叶子洗净,切成小段,水煮四十分钟,然后把煮出来的偏红色液体和枇杷肉一起煮?因为煮后的叶子水,有止咳功效。此外,控水是重点,贯穿始终。我们还为技巧上的细节,讨论了一番。

实操进行时:用盐水、面粉把枇杷洗净,去皮,去核及核的外衣,沥干水分。我喜欢果酱有果肉感,所以不用搅拌机把果肉打碎。上文提到,若要果酱带止咳功能,需加叶子水。初始阶段忙得既费时又无聊,等把枇杷肉、水倒入锅中,边煮边加冰糖搅拌,手上渐渐有了感觉,随着水分的收干,搅拌的阻力变大,糖和汁熬出了光泽。收尾出锅,装入消毒烘干、精致的玻璃瓶内密封,瓶外贴个可爱的标签,档次蹭地上去了。

当季的枇杷,巧变为一款没有添加剂、防腐剂的四季绿色食品,成为香醇久留的面包佐料,不枉一年四季等来的收获,不负阳光雨露酿成的甜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