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近日发布了2025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该研究主要衡量拥车期为2至6个月的新车车主对技术配置的质量反馈和使用体验,通过品牌创新指数(1000分计)对整体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品牌创新指数由“功能表现指数”和“市场深度指数”构成,两项指数分别反映技术配置的“质量表现和用户体验”以及“市场渗透程度”。
研究显示,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再创新高,其智能化创新指数继2024年上涨22分后,今年再增38分至588分;衡量先进配置渗透率的市场深度指数亦大幅提升80分,达275分。随着AI辅助驾驶和芯片算力等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未来的行业主要引领方向。
从能源分类来看,新能源市场深度同比去年显著增长86分,达339分,持续巩固其在智能化发展中的引领地位;从品牌阵营来看,则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自主品牌依托高频迭代、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在智能配置竞争中持续“内卷”;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则延续稳健节奏,在智能化推进上相对克制,更多聚焦于技术成熟度与功能稳定性的精细打磨,形成“速度”与“稳定”的战略分野。
相关人士分析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发展已悄然进入第二阶段,呈现三大特征:首先,科技配置的用户抱怨增速首次超过感知装配数增速,这意味着智能化进入深水区后,用户不再为配置堆砌买单,体验优化将成为车企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其次,智舱配置与交互设计日趋同质化,辅助驾驶则迎来发展拐点。未来,在保障安全感与信任感的基础上,迭代出类人化辅助驾驶体验,将推动更多ADAS配置向主流市场渗透;最后,AI能力成为智能座舱下一阶段的竞争分水岭。用户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对话与车控,市场正期待更高级垂域场景应用的出现。 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