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和上海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一种令人非常亲切的感觉。”来自澳门大学的女生黄嘉敏说。
6月29日,黄嘉敏与24位澳门大学生来沪开展为期6周的实习。通过这次深度接触,澳门同学对上海有了新认识。在上海市代表团访问澳门、沪澳两地政府签订《沪澳新一轮合作备忘录》之际,记者采访了澳门来沪实习同学,以及促成这场交流活动成团的上海澳门联谊会会长冯仪,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沪澳合作交流的过去与未来。
“青年是沪澳交流合作最重要纽带”
对于土生土长的澳门“05后”黄嘉敏而言,上海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她的祖辈来自上海,从小就听长辈们说,家乡有一条黄浦江,能吃到美味的小笼馒头,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大城市。但对于大多数澳门人而言,上海又太远,很少有机会可以发生交集。
“因为语言的关系,大多数澳门的长辈,都会选择在南方,特别是粤语区发展,很少会选择上海。”黄嘉敏说,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澳门的年轻人大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对于内地的认知也更全面,很多人都想来上海看看,从小心中有着“上海情结”的黄嘉敏更是如此。因此在2025年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实习计划启动后,她立即报名参加。
上海澳门联谊会是本次澳门学子赴上海实习计划的组织方。会长冯仪自小在上海长大,2006年,她和丈夫从加拿大到港澳创业,见证了澳门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的繁荣发展。此后,通过投资兴办企业、推动文化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澳门各项事业发展。在工作中冯仪发现,在澳的上海人以及在沪的澳门人,都需要一个载体来开展活动,为两地交流合作贡献力量,于是在2024年,上海澳门联谊会成立。
“青年是沪澳交流合作最重要纽带,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冯仪告诉记者,澳门年轻人对于前往上海实习的机会非常感兴趣,去年首届活动有8人参加,今年大幅提升到了25人,目前联谊会已与澳门特区政府初步商定,明年将组织100位澳门学生来沪实习。
“上海最吸引我的是机会很多”
“上海最吸引我的还是机会很多。”黄嘉敏说,在沪后她被安排在一家头部律师事务所工作,深感“平台”对于年轻人发展的重要性。在国际一线城市的一线金融服务业企业工作,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到含金量最高的业务,对她的成长大有好处。领导和同事也对这位来自澳门的小妹妹非常照顾,在她看来,上海是一座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黄嘉敏说,澳门和上海虽然很远,城市的规模也不可相提并论,但她却一直感觉到两个“故乡”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她终于找到了答案:上海和澳门都受到了中西方文明深度交融的影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温情的一面,也有西方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在上海的游历中,黄嘉敏和同学们惊叹于其繁荣、发达,也时常被善意和温柔所感动,在街头问路、地铁站求助、餐厅点餐的过程中,上海人的热情与善良让他们印象深刻。
“只有像这样,多多开展深度交流互访,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与机遇,这是两地未来合作共赢的基础。”冯仪告诉记者,当前沪澳合作领域广泛且富有成效,潜力巨大,在科技创新、文旅会展、专业服务、中医药产业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上海可以带动澳门发展,同时澳门的资源优势也能为上海所用,实现两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再过几天,本届澳门学生来沪实习活动即将全部结束,同学们将把这个夏天最难忘的回忆带回澳门。“我回去以后会把这段时间的见闻和经历与同学朋友们分享,下一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黄嘉敏说,如果在一个多月前,上海对她而言还只是一个模糊的剪影,如今已经具化为一个立体清晰的影像,只要机会合适,来上海发展也未尝不可。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