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大型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上海首演 《南京照相馆》拍摄地迎来大流量
第4版:上海新闻 2025-08-09
让英雄回到英雄之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上海首演

扫码看视频

“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昨晚,作为“谁料二十正风华”——2025年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重磅大戏之一,大型原创黄梅戏《延年和乔年》在美琪大戏院举行申城首秀(演出现场见上图)。该剧出品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说:“《延年和乔年》是一曲献给青春、理想与信仰的澎湃赞歌。陈延年和陈乔年生于安庆、长于安庆,最终为了理想和信念在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壮烈牺牲,我们能用家乡的黄梅戏,唱响他们的故事,表达故乡人民深切的怀念与崇高的敬意,是责任更是心愿。”

《延年和乔年》讲述了陈延年和陈乔年两位革命烈士的青春故事,由喻荣军编剧,何念执导,陈儒天和阎律作曲,董润淮配器。编剧喻荣军十二易其稿,形容这次创作是“一场穿越百年风雨的跋涉”。作品从陈独秀的视角出发,父子三人既是革命者,也是有着骨肉亲情、血脉相连的亲人。喻荣军说:“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里,正是这种经过淬炼的亲情才是最真挚动人、震撼人心。”

革命先行者如何安放个人的情感与命运?传统戏曲又如何承载如此宏阔的历史叙事与深刻的人性探索?该剧在音乐与结构上破格,“皖水龙山秋意浓”运用黄梅戏传统唱腔表现陈独秀夫人在江畔如泣如诉的呼唤,而当陈延年面对军警发出“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的雷霆之声时,则融入进行曲般的铿锵节奏。父子三人关于“监狱即研究室”的轮唱与合唱层层递进,声浪叠加,让传统戏曲板腔体与现代多声部合唱碰撞出新火花,而时空折叠与心灵外化的手法让表现形式更多样。

剧组抵沪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龙华烈士陵园祭拜陈延年、陈乔年,同行的还有陈独秀孙女、陈延年和陈乔年侄女——陈长璞。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也多次去安庆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安庆独秀园采风。饰演陈延年的王泽熙说:“我从小就知道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的故事,在反复观看了《觉醒年代》,又数次拜访了他们的故居后,能触摸到他们心中那份家国情怀的根源。先烈们用热血铺就的道路,也正是艺术得以扎根生长、传递力量的土壤。”

黄梅戏《延年和乔年》是“再芬黄梅”践行“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创作理念和“人人当主演”人才培养理念的倾心之作。让韩再芬印象最深的是该剧在安庆首演时,孩子们专注投入的眼神:“我们特地请了很多小观众和年轻人来看戏,首演那天他们入戏很快,我能从他们的神情中感受到共鸣。特别是演出谢幕时,那热烈而绵长的掌声,真的让我泪崩。”

“上海是黄梅戏的福地。20世纪50年代,严凤英、王少舫等前辈大师就将黄梅戏的芬芳带到上海,打动了无数观众。我们作为后来者,有责任传承前辈的使命,将黄梅戏推向更广阔的舞台。”韩再芬说。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