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燕在大棚内劳作 受访者供图
夏日,走进位于嘉定的沥江生态园,稻田青绿,果树繁茂,小猪在“发酵床”上打滚,奶牛在草坪上“漫步”。清风拂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好一片治愈美景。前不久,沥江生态园成功引入民宿功能,将为这座生态农场乃至周边文旅产业进一步赋能。
沥江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燕燕,是海归“90后”,也是巾帼“农二代”。在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上,她以匠心守护农产品品质,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属于“新农人”的一份力量。
保护本地老味道
沈燕燕深知,农产品的品质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也是农业发展的根基。海外学成归来接手生态园后,她将提升农产品品质作为首要任务,从源头把控每个环节。
在她的努力下,园区陆续通过了上海市蔬菜标准园和水果标准园的验收,获得“上海市标准化示范单位”的称号。园内众多产品也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
除了推进标准化建设,沈燕燕还对具有本土历史文化传承的特色农产品培育满怀热忱。她与各方专家携手合作,开展嘉定白蚕豆的提纯复壮工作,最终成功恢复本土白蚕豆,并通过温差实验让它们提前上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当“头雁”利农惠民
作为“头雁”项目带头人,沈燕燕始终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2020年,沈燕燕带领一支90后年轻团队建设和运营的“我嘉生鲜”电商平台,集合了众多地产优质特色农产品入驻。作为一个公益性质的平台,“我嘉生鲜”有效打通了“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渠道,通过组织小农户进行规模化销售,帮助他们克服了产销对接的难题。同时,平台基本实现了果蔬24小时内从“田头”直达“灶头”,并以最优的品质和最实惠的价格让嘉定市民吃上嘉定“三白”、黄渡番茄、外冈大米等本土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成为嘉定家喻户晓的高品质生鲜电商平台。
近年来,沥江生态园通过“家庭农场+农户”的助农新模式,不断优化价值链,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户的就业难题。生态园还组织近百户本地农户利用自留地和零星土地种植油菜、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并以订单回购的形式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显著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据统计,仅这两项措施,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超过200万元的收益,形成了农场与农户共赢的良好格局。
“卖体验”吸引游客
“我们农场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原生态的自然风貌,能让那些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奔波的人们放下疲惫,放松身心。”沈燕燕的梦想,是从“卖产品”到“卖体验”,释放农业的生活与生态价值。
嘉定梅山猪是全国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也是沥江生态园的核心产品。为了把园区特色更好地和梅山猪结合起来,沈燕燕团队设计了“梅小宝”IP形象,这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宝宝,将让品牌形象得到更好传播。
挤奶牛、抓泥鳅、捡鸡蛋、做蒸糕……沥江生态园推出了别具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每年,园区会定期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三花节”“美食节”“丰收节”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园区还成功通过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园区的验收。沈燕燕畅想,农场引入住宿功能,串联起周边农文旅点位,为都市人群提供至少“2天1夜”的乡村旅游新选择。
“农业是充满希望的产业,我希望通过努力奋斗,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农业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回到乡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沈燕燕说。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