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视频
钱化佛,书画家、收藏家,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演过电影、当过喜剧演员,最后致力于丹青,专绘佛像,有“民国第一画佛高手”之称。
钱化佛曾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在大新街尝试独脚戏表演,而他在进贤路的旧居里有不少稀奇古怪的藏品。
从小酷爱戏剧
钱化佛生于1884年,江苏武进人,名苏汉,字玉斋。钱化佛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他1910年自日本回国,留沪习英文,后在天津路74—75号创办补救社,外面看为一民办教育机关,实质多有全国革命志士入社为会员。
1911年秋,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淞沪响应,钱化佛奋力参与起事。他参加商团义勇队,并任沪军先锋队第三中队司务长,出入枪林弹雨。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许多同盟会员都成了民国大官,他却解甲返沪。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钱化佛投身新剧界(新剧是滑稽戏的发端,后也曾被称作“文明戏”),组织新剧社,创办影片公司,力谋改进社会教育。1913年秋,《洞房花烛》在上海开拍,场地是香港路(今圆明园路)1号亚细亚公司对面的一块空地,十分简陋,拿竹篱笆在路边空地围个圈,再在园内按一般的舞台布置,三面挂上幕布当作三堵墙,一个露天摄影棚就算搭成了。当时,依什尔掌机摄影,郑正秋负责指挥演员,张石川负责摄影机摆放,演员都是来自新剧舞台,女角也由男伶扮演。参加拍片的钱化佛曾回忆说:“民国二年(1913年)的秋天开始拍摄,规定每天早晨八时起化妆,九时拍摄。化妆也只是脂粉,没有其他东西。还有道具、服装,完全由民鸣社剧团搬来应用,以省开支。布景简陋极了,墙壁当然是模板搭的,壁上的衣钩咧,自鸣钟咧,都是画出来的。甚至有些新式几椅,租价太大,便托纸扎店扎束。外景十有八九在郊区一带拍摄,所费不多……”
在上海率先尝试表演独脚戏并将它引进舞台演出的,就是从小酷爱戏剧的钱化佛。1915年,钱化佛参加新剧社团“民鸣社”在大新街演出的“十一、十二本《西太后》”,首次尝试用“独脚戏”形式作“滑稽穿插”,曲目是《江北空城计》。他不用北京话而用江苏扬州方言演唱京戏《空城计》片段,运用方言反差,并在诸葛亮“稳坐”城楼而准备“犒赏”司马懿大军时,用扬州话报了一段“维扬菜名”。
醉心各色收藏
作为海上画派的知名画家,钱化佛所绘佛像栩栩如生,后取“万佛楼”为其室名。画画之余,他还喜欢收藏。
钱化佛曾经居住在进贤路202弄1号,家里就有不少稀奇古怪的藏品,与他合作撰文的郑逸梅曾经回忆:“我和钱化佛合撰《三十年来之上海》,经常到沪西进贤路钱氏家里去。钱氏喜集藏,举凡图籍、报刊、柬帖、照相、奖状、告示、戏单及电影说明书等,应有尽有,甚至什么证券、火柴盒,抱人弃我取之态。”
1947年元旦期间,市立博物馆举行上海抗战文献展览会,馆长杨宽就曾向钱化佛借来日军在上海市街张贴的大幅布告进行展出。钱化佛说,当时他常常出动全家人,在下雨的深夜帮他四周把风。趁没人路过的时候,他撑着伞,揭下完整的布告;因为天雨纸潮,很方便就可以从墙上完整地揭下,带回家中秘藏。他认为这是日军侵略的罪证,也是别人所不会有的珍贵藏品。
文 沈琦华
图 金 晶
周边漫步
冒广生故居
地址:延安中路877弄22号
冒广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代表作品有《冒鹤亭词曲论文集》《后山诗注补笺》《永嘉诗人祠堂丛刻》等。1931年,冒广生跟家人搬进了位于现延安中路877弄的模范村22号。
模范村于1928年由中南银行投资建造,砖混结构,3层楼,13排,77个单元。模范村的住宅大多为联排式,坐北朝南整齐排列,底层有小花园,院墙上有铁栅栏,四坡红瓦屋顶,顶部有露天晒台。
煦园
地址:延安中路549号
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江南风格园林和英国乡村风格住宅组成,现存住宅一幢,石桥一座,木构凉亭一座,石牌坊一座,水池一个,湖石假山一座。石牌坊为汉白玉材质,迎面有联“径以幽通花阶药阑足人赏”“地随心远泉声松韵绝尘嚣”,横批为“松篁深处”;牌坊的后面也有一副对联“水清鱼乐央涧苔痕绿有情”“画暖莺啼一林华气浓于染”,横批为“小琅嬛”,石刻上的文字系沈尹默所题。
现存住宅为三层砖混结构,红瓦坡顶陡峭,外墙水泥砂浆嵌砾石饰面,部分山墙露木构架,南立面布局对称;底层中部设外廊,二层为内阳台,东西厢屋前出,墙面露木构架,入口处位于东北,上覆雨棚。
采寿里
地址:巨鹿路383弄
建于1912年至1936年,新式里弄,有砖木结构三层楼房25幢,占地面积3.87亩,建筑面积4029平方米。主入口处有过街楼,三层,书有“采寿里”字样。弄内房屋坐北朝南,红瓦屋顶,百叶窗,三层内设阳台、铸铁栏杆,水刷石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