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上的两根巨型烟道 陆常青 摄
加装电梯的手续已完备
长宁区安龙路698弄星霞苑小区,两根盘踞楼道外墙十余年的巨型油烟管道,成了居民宋先生心中难以言说的痛。2022年就签好的加装电梯合同,因这对“拦路虎”迟迟无法动工,楼里的耄耋老人下楼难成了常态。更让居民寒心的是,从去年7月本报夏令热线关注,到9月10日8版再度刊发《小区“巨无霸”扰民10多年 老房加装电梯工程陷僵局》报道,一年多过去,这对“巨无霸”依旧纹丝不动。近日,记者再次前往现场回访,探寻困局根源。
加梯程序完备
烟道成拦路虎
星霞苑小区9号至14号楼沿街而建,记者在现场看到,10号楼和12号楼的外墙上,两根硕大的不锈钢油烟管道依旧从一楼直插楼顶,全长超20米,宽处达1.4米,攀附在居民楼外立面上,几乎遮挡了整个楼道,显得格外扎眼。其中,10号楼的烟道归属仙霞路“新旺茶餐厅”,目前仍在使用;12号楼的烟道原属一家日式料理店,如今店铺已停业,管道也随之“歇业”。
“这烟道不仅常年带来油烟和噪声,现在更是直接卡断了我们加装电梯的路。”居民代表宋先生翻出一叠文件,从加盖公章的业委会合同、全体出资业主签字表,到75万元资金筹措方案,甚至连曼隆蒂升克虏伯630KG型号的电梯都已选定,“2022年就走完了所有加梯程序,眼看着要开工,才发现设计图纸上的电梯井位置,正好和这两根烟道完全重合。”宋先生和其他居民多次反映,但被回复是历史遗留问题,拆了烟道,会影响餐饮店继续经营。
星霞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占比高。“楼里近七成老人都过了60岁,最年轻的也62岁了,加装电梯对我们来说不是‘锦上添花’,是实实在在的‘救命工程’!”宋先生的话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居民胡阿姨的遭遇更令人揪心。她去年年初花700多万元买下4楼房屋,就是冲着中介“年底就能用上电梯”的承诺——丈夫患有肌无力,属重度残疾,上下楼全靠人轮流背。“购房合同里写着‘外力阻碍工期顺延’,可这‘外力’难道要让我们等一辈子?”胡阿姨的声音带着哭腔,满脸无奈。
烟道依旧竖立
历史问题难解
去年本报两次报道后,街道等相关部门曾回应称将推进管道移位计划,为何一年过去仍无进展?
为此,记者再次致电小区所在的水霞居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女士解释,烟道问题一直在积极推进。去年曾计划将管道缩小并移位,为加梯腾出空间,但因楼内6楼一户居民反对,计划被迫搁置,“后续会继续协调,争取让方案落地”。
谈及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杨书记也很无奈,她讲,十几年前管道安装时,楼栋住户应该是默认的,否则当年就无法安装。如今这么多年过去,老业主搬离、新业主入住,叠加加装电梯的需求,新诉求与旧现状碰撞,矛盾由此产生。
居民们也曾尝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起诉了餐饮店业主,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杨书记透露,餐饮店坚持的依据是:居民购房时烟道已存在;环保等部门检测显示,相关数据符合排放标准,烟道妨碍居民生活的证据不足;没有证据表明烟道是阻碍加梯的唯一因素。
“12号楼的餐饮店今年1月就已停业,烟道弃而不用,‘证据不足’是难以采集到证据,但对加梯造成阻碍是不争的事实。”宋先生对此无法理解,“这么粗的排烟管杵在单元门正中间,难道不算侵占、改变公共楼道的外立面?住宅楼的外立面应该属于全体业主,不能被烟管霸占。”
居民们气愤之余在小区周边展开寻访调查,发现这样的“奇葩”烟道实属罕见:仙霞路北面商铺的烟囱没有一根装在居民楼道中间;仙霞路(威宁路至安龙路)段,商铺楼上是商务楼,烟囱不仅小巧,且远离居民动线;仙霞路(水城路至芙蓉江路)段,即便有居民区,商铺烟囱也都避开了居民进出通道。“整条安龙路,就我们星霞苑10号楼和12号楼,两根大烟囱堵在单元门正中间!”
呼吁破解困局
实现加梯夙愿
“这类问题难解,一方面涉及餐饮店巨大的排烟管是否合规合法,这需要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进一步明确认定;另一方面,属地也应从加强餐饮项目审批监管的源头抓起,事先做好评估征询,以此来平衡城市烟火气和可能存在的民生扰民矛盾。”有城市管理专业人士建议,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更需从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建立高效协调机制的同时,积极配合必要的执法手段,推动疑难问题早日解决。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理应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该人士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界需共同发力,为老年人等群体营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记者查询了解到,《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禁止下列损害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的行为:(四)擅自改建、占用物业共用部分。《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八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破坏房屋外貌,擅自改建、占用物业共用部分,损坏或者擅自占用、移装共用设施设备的,由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星霞苑加梯的“烟道困局”,不仅关乎居民切身利益与生活质量,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两根扎眼的烟道,奈何就成了难解的“死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它关乎老房加梯政策的落地实效,更关乎“悬空老人”的晚年幸福。居民们望眼欲穿,已走完了所有加梯程序的电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装上? 本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