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已经想不出来去哪里玩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的老师有一份特别的旅游地图能帮到你。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上海民间皮影艺术博物馆、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馆、上海民族乐器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每一个场馆涉及的知识或者领域,都能从平日的各科教科书上找到踪影。
“我们鼓励孩子们趁假期多去行走,希望他们不仅从行走中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还能找到蕴含在文化和文明发展中的精神力量。”校党支部书记钟毅萍介绍,这是一次“跟着教科书走场馆”的特别体验。为此,各科老师从教材中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挖掘上海的几十个场馆资源,用一个多学期时间做准备和设计,为孩子们导览。
老师建议孩子们可以去永安百货绮云阁,想象一下一年级语文课《升国旗》展示的场景——上海解放时第一面红旗在这里升起;四年级语文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介绍的《清明上河图》,可以在中华艺术宫里看到动起来的画卷;想感受三年级道法课描述的“四通八达的交通”“万里一线牵”,更深入了解为何要像四年级道法课所说要“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不妨去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看一看;美术课学了蜡染、剪纸,上海纺织博物馆和林曦明现代剪纸艺术馆会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体育课上学了乒乓,可以去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感受国球荣耀;音乐课上老师介绍的葫芦丝和葫芦笙,在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里还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年级第二学期,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古人如何计时、中国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等。”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出发,数学老师毛玨和黄浩辰选定了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通过古代滴水计时与现代电子表对比,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的进制关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馆内的钟表匠的互动演示变得具象化;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可通过观察钟摆、发条动力等简单机械装置,在心中埋下物理启蒙的种子。
三山会馆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唯一完整保存的指挥部旧址。虽然离学校不远,但很多孩子并不熟悉这个展馆。道法老师姚佳想到,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道法课本中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介绍了许多劳动者,于是,推荐孩子们前去参观。暑假里,孩子们参观前阅读了相关文本材料并预约讲解,不仅欣赏了晚清建筑的特色,而且对上海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四(4)班徐楷诚还有了新的发现,“当时为了建南浦大桥,将整个建筑往南平移了30米,也开创了上海建筑平移的先河,作为上海人我感到很骄傲!”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徐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