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因极度凶险而被称为“癌王”,而它竟和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每4个胰腺癌患者里,就有1个在确诊前3年内新发糖尿病。明明是两种不同的病,为什么会缠在一起?糖尿病是怎么让胰腺癌变得更凶猛的?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柏用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开了其中的秘密:糖尿病会让身体里的乳酸代谢出问题,进而导致周围神经里的施万细胞(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变化。这会削弱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让胰腺癌进展得更快,连免疫治疗的效果也会打折扣。这一发现,或许可以为糖尿病相关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找到新方向。
研究团队收集了近百例胰腺癌患者样本,并结合小鼠模型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水平显著升高。数据表明,血液及肿瘤组织中乳酸水平越高,患者肿瘤负荷越大,总体生存期越短。糖尿病与胰腺癌并非简单的风险叠加,而是通过代谢异常形成深度耦合,乳酸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人员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在糖尿病相关的胰腺癌组织里,施万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一类带着“METTL16、CD276、NECTIN2”标记的特殊亚群。它们在高乳酸环境下发生重塑,释放免疫抑制信号,可导致免疫系统失效,肿瘤快速扩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糖尿病相关的胰腺癌进展更快、耐药性更强。
为寻找突破口,研究团队聚焦于乳酸信号作用中的关键分子METTL16。实验发现,抑制METTL16可显著减缓肿瘤进展,并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在药物筛选中,他们还发现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就能起到抑制METTL16的作用。“研究首次明确了糖尿病通过乳酸代谢直接推动胰腺癌进展的完整机制。”沈柏用说,这也提示我们未来只有将代谢调控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