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萍
“你最近哪能啦?有啥情况吗?”刚探亲回来的好友见面就关切地询问。他大概察觉我最近朋友圈的动静少了。说没事,其实其间确实经历了一番波折,连带着我的生物钟和生活习惯都变了。
我虽体质弱,发烧却是稀客,差不多五年才光顾一次,且从未超过39℃。去年2月3日晚的高热,给次日下午要飞新加坡探亲的我“闷头一击”!女儿说不忌讳,我便硬撑着如期出发了。高烧虽在抵新后三天退去,却留下恼人的后遗症——听力明显下降。请教专家,得到的宽慰是:有朋友发热后嗅觉减退,过阵子也恢复了。于是,我便没太放心上。一个多月过去,听力依然如故。尝试了针灸,效果不甚明显——也许是我不够勤勉,去的次数少;也许是治疗得太迟。无奈,我再次走进五官科医院。
第一次,花了七百多元挂了专家号。专家检查后直言:“两耳神经受损,无药可医。”心有不甘的我,不久又寻访第二位专家。他怀疑是遗传,建议做基因检测。结果毫无异常。难道,听力真的成了“老大难”?
今年2月2日,我因腰椎间盘膨出引发疼痛。好友闻讯后告知:“中国武术六段杨建苗、张玉燕老师本月有空,准备开小班,教授24式太极拳。”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入了小班学习。
第二天清晨8点15分,平时爱赖床的我准时出现。先是混在队伍里“依样画葫芦”地打了13式、24式、42式、48式太极拳,随后才开始小班正式学习。第三天,第四天……风雨无阻。“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太极拳世界,深邃奥妙。单是记住24式前后动作,已属不易;手脚要协调配合,更是难上加难!看师兄师姐们操练,无论是年逾古稀的高大老者,还是风华正茂的妙龄女子,举手投足都如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尽显柔中带刚。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从容让队列中的我,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的真谛。
从初学至今,已四月有余,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的我,无需闹钟催促,便能准时醒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琐事,奔赴“队部”。打太极拳,已成为我每日雷打不动的“早课”——不,它已是我下半生不可或缺的“早课”。我,从此爱上了打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