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中国女排世界排名升至第六 国手蒯曼在这里崭露头角 焕新升级“轮动”申城
第12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5-09-05

国手蒯曼在这里崭露头角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背后的那些故事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成为乒乓少年崭露头角的第一站

全运会之前,属于老百姓自己的乒乓狂欢节,将再次来到你我身边。本周末,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联赛——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全民迎全运”乒乓球公开赛将在上海市体育宫举行。

昨晚,为本项赛事预热,曾任上海乒乓球队队长并参与申办第48届世乒赛的乒坛元老吴新民和红双喜公司市场部经理管亚松做客“上观碰碰头·一起做晚FANS-苒情尚体”直播间,与记者共聊20年来,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背后的故事……

乒乓情缘一直都在

二十年风雨同舟,二十载乒乓情缘。自2005年创办以来,这项每年春节前后举办的赛事,早已成为上海乒乓球的“开年大戏”,被广大球友亲切地称为“乒乓春晚”。

上海是国球重镇,从这里走出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冠军;上海也是“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的发生地;在世界乒坛,上海更是留下一届成功、难忘的大赛。也正是借助2005年第48届世乒赛的东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事应运而生,一直坚持办赛至今,成为申城最具有历史底蕴的群众乒乓赛事。

吴新民回忆起自己与乒乓的结缘,那是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中国男团在决赛中以5:3战胜五连冠日本队,首次夺得斯韦思林杯,徐寅生对战星野展弥的“十二大板”攻防更成为经典回合。彼时,吴新民正在上海市巨鹿路小学读书,那也是一所上海的乒乓传统学校,“看了徐老的比赛,让我更发奋练球,希望能有朝一日像他一样。”在他的记忆中,那时的国乒尤其是男乒众将也是体育圈的“顶流”。“几乎所有球迷都对他们的外号如数家珍,徐寅生回上海走在大街上,戴着口罩眼镜全副武装都会被人认出来,围得水泄不通。”那种情景,其实和如今王楚钦、樊振东在球迷中受欢迎的程度颇为相似。

如果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上海举办世乒赛后延续至今的产物,那么对于红双喜而言,以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取得认可,则是这些年始终在做的。作为红双喜品牌全年赛事体系中的一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经常能比国乒更早“尝鲜”。去年赛事中,巴黎奥运会乒乓赛场的彩虹球台首次公开亮相;而在今年,红双喜“乒飒”再生材料球等创新装备也将在这次比赛中,首次亮相民间赛事。

乒乓少年成长平台

有着20年历史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赛不仅仅是普通乒乓球迷一年一度的切磋舞台,更成为不少有天赋的乒乓少年崭露头角的第一站。

2017年,年仅13岁的蒯曼,来到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小试牛刀。她不仅夺得高级C组(15岁以下)女子冠军,还在当年推出的总冠军争霸赛中,一举夺魁。值得一提的是,总冠军争霸赛打破了年龄限制,请A、B、C三组的冠军进行一场三人循环赛,也就是说,蒯曼战胜了另外两名成年组和老年组冠军。时至今日,吴新民依然清晰记得蒯曼第一次来参赛时的情景。“她是由爸爸带着来的,来上海,就是为了参加这个赛事。前后来了两次。”尽管是最小年龄组,但天赋总会在赛场上展现。“那时候一看这个女孩子,就知道未来肯定有戏。”

“快乐乒乓球,新民朋友圈”。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赛事一直秉持的办赛理念。在这里,既有年过花甲的老将宝刀未老,也有朝气蓬勃的少年锋芒初露;既有业余草根选手的欢乐对决,也有奥运冠军的倾情参与……这正是“新民朋友圈”的魅力所在。

对于国乒的支持,红双喜品牌始终是全方位的。2005年,在上海世乒赛夺冠时,王励勤手持的就是红双喜为其度身定制的“狂飙王”球拍。而时光流转,20年之后,新“狂飙王”成为王楚钦的球拍。2023年,红双喜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狂飙飒和新款狂飙王底板,分别由国乒小将孙颖莎和王楚钦代言。它们不仅继承了红双喜底板的优良品质,更在设计和性能上进行了创新,以满足现代乒乓球运动的需求。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