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二十年的陪伴只为你 徐寅生:希望大家多多拿起球拍 “乒乓让我们每一个人快乐”
第12版:文体汇/聚焦 2025-09-06

徐寅生:希望大家多多拿起球拍

业余乒乓高手们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上比拼 本版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望着眼前一派热气腾腾的光景,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见左图)想起了儿时学乒乓的光景——在地上画两条线,就可以打球了。

作为中国最早的乒乓球世界冠军之一,徐寅生早已站上过高水平竞技的巅峰,却始终对群众乒乓球赛事怀有特殊偏爱。二十载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他是铁杆支持者,谈及这份偏爱,他笑得朴实:“因为我就是从草根里走出来的,所以特别喜欢看草根乒乓百花齐放的模样,那是乒乓运动最本真的活力。”

从中国乒乓筚路蓝缕到走向世界巅峰,徐寅生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而如今,他更乐于看到乒乓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民间绽放更热烈的氛围。“你看上海的业余乒乓界多活跃啊,这不是单靠哪一方就能做到的。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新闻媒体的推动、社区的支持,更离不开老百姓打心底里的热爱与参与。”话语间,满是对乒乓普及的欣慰。

即便已是87岁高龄,徐寅生仍保持着每周打乒乓球的习惯,用行动践行着对这项运动的坚守。他常感慨如今人们的打球条件越来越好:“球台、球拍、场馆都越来越专业,但我们不能忘了打球的初心,最根本的还是为了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健康。”

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上市民踊跃报名的热情,到街头巷尾民间俱乐部的蓬勃生长,再到社区广场、公园角落随处可见的乒乓人群,乒乓的韵律早已融入上海的城市肌理。临别时,徐寅生再次叮嘱:“特别感谢新民晚报、上海市乒协和红双喜的携手坚持,才让这项群众赛事走过了二十个春秋。希望大家多多拿起球拍,也盼着国家队能一直保持好成绩。”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