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赵冷月的意义 开拓者的“突围”
第13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5-09-13

赵冷月的意义

王立翔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书家之一的赵冷月先生,以其浑朴古拙的书风和峭拔孤傲的身姿一直为书坛所追念。今天,在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之际回望赵冷月,或许也可以领会到一些他馈赠给我们的特殊意义。

在赵冷月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介洁”“寂照”“伉行”“兀傲”等为内容的大字榜书,这些文辞都出自典故,寓意耿介、孤寂,不与时合,这正是赵冷月“衰年变法”心境的真实写照。变法这一抉择不是他草率的决定,而是对书法发展史的洞察,尤其是对近代碑学流变的俯瞰。当社会还在回归“二王”经典,他目光所及,已扩展到古今中外,冲破了书法与美术的藩篱,在这种现代视线下,他广为吸取各类艺术营养,重构对传统帖学、碑学的认知。他体悟到书写者才是主体,因此其作品或如百川沸腾,以浇胸中块垒,或似秋水静寂,常作悠远之思,充满了他独特的生命情感。他相信自己的追求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他同历史上所有杰出的艺术家一样,装有一颗孤勇之心,并甘愿以最后的生命去为艺术而博弈。这或许是赵冷月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赵冷月的书法,大字雄浑朴质,真力弥漫,多字书法天趣横陈,稚拙萧散。他在格调上务去甜俗,追求超凡离尘;笔墨、造型、章法则着力解决着黑与白、美与丑、刚与柔、激荡与沉静、朴拙与灵逸等等对比关系。赵冷月在有意识地推动书法由书斋案头走向现代生活和公共空间,与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发生审美的交互。这些都显示出赵冷月超前的现代意识,他是当代书法笔墨语言的先行者和审美境界的开拓者,这是他书法实践给予今天书坛的最大意义!

赵冷月的书法由帖入碑,又能跳出成法。同时,他又敏感地意识到当代书法功能的公共性转向,开始了以现代视觉观念思索碑帖的融合和转化。他在大量的临摹中淬炼自己语言,辨清自己的路径,即要由有法入无法,于前人之法上建构自己之法,最终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他洞见了传统书法进入现代文化语境后可能出现的危机,提出要警惕“把书法当作一门廉价的艺术”,反对“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野狐禅和江湖书法,反复强调:成就卓越的书家应该做到“法度中见性情,性情中见法度”。这种洞见俨然是对今天书坛敲响的警钟!

赵冷月犹如昂首鸿鹄,一举千里,虽身姿孤寂,实目极天际;又似冷月无声,心沉静水,其实腑藏熔岩,可以沸腾百川。他的笔墨语言豪华落尽,他的书法气象旷达简远,他的艺术理想是超脱凡俗;他的艺术作品与其探索精神熔铸一体,成为时代精神的注脚。他波心微漾,却足以掀起观者内心的波澜;他振翮苍穹,我们应该向这位孤勇者致以崇敬的注目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