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感受婺剧魅力
独树一帜的婺剧,历来以其扎实的功底、热闹的氛围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颇多戏迷。作为宛平剧院与长江剧场2025“幕起生花”演出季的重磅单元,婺剧演出周集结了杨霞云、楼胜、陈丽俐等一众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连续五日献演《白蛇传》《穆桂英》《三打白骨精》三大经典大戏;周宏伟、徐鹏将、崔雅倩则将汇聚《婺剧折子戏专场》。
婺剧演出周,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规划,意欲填补沪上婺剧周演出的空白。此番,时长连贯、剧目丰富、名家云集的婺剧周首次入沪,让上海观众得以沉浸式感受五百余年非遗戏曲的完整艺术风貌;并且,以剧种与剧团集中呈现的模式,系统性地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度。这种坚持既持续强化了宛平剧院的“戏码头”高度,更是戏曲艺术传承与推广的有效举措,精准回应了观众对精品戏曲的期待。
宛平剧院独创了上海剧场中的戏曲普及品牌“大宛集”,并在演出周前先与观众互动。9月10日,梅花奖得主楼胜与徐鹏将等四位婺剧演员,走进社区、走入直播间,在线上线下以“秒懂婺剧”为主题,从婺剧的“文戏武做、武戏文唱”之独特风格到《白蛇传》“三煞”表演的精髓,让观众快速掌握婺剧的精妙之处。昨天是经典戏码《三打白骨精》的演出(见左图),幸运观众去了后台,近距离观察演员化妆、勒头、穿戴戏服的全过程,解锁孙悟空金箍棒道具的制作奥秘,感受武戏演员热身训练的利落身手,沉浸式领略戏曲艺术的“台下十年功”。
剧院三楼的戏服体验区同步开放,观众可试穿《穆桂英》的铠甲、《白蛇传》的戏服,触摸婺剧服饰的刺绣工艺,感受传统美学的细节魅力。而浙婺“老带新”的传承模式——如《白蛇传》中名家与青年演员的同台,更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命力。
婺剧艺术的“硬功夫”——变脸与服饰变幻、精彩武戏等,是其感染观众的重点。这一版本的《三打白骨精》自2023年首演以来,已在海内外巡演100余场,场场爆满,该剧也是本次宛平剧院婺剧演出周率先售罄的演出剧目。梅花奖得主杨霞云的三次变脸令人折服、周宏伟的孙悟空灵动矫健、楼胜的“文武唐僧”突破传统……明晚,周宏伟、徐鹏将的《婺剧折子戏专场》将集中展现《活捉三郎》《僧尼会·下山》《滚灯》等剧目的“纸人功”“空中甩珠”“滚灯”等“武功”。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