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幽兰石·武陵胜景 藏品里的五谷丰登 笔墨春秋,舒体字里藏乾坤
第14版:民间收藏 2025-09-13

藏品里的五谷丰登

清粉彩葫芦万代五谷丰登纹渣斗

战国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

◆雨 林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秋分时节的农耕图景是金灿灿、黄澄澄的。田地里,作物低垂着头,奉献出饱满丰硕的果实,向农人和大地致敬。这份丰衣足食的喜悦,也被镌刻在器物上,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五谷”是指几种人们常吃的农作物,具体种类有不同说法。“丰登”有丰年之意。“五谷丰登”四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六韬·龙韬》中“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的记载,道出这一纹饰对风调雨顺、仓廪丰实的朴素祈愿;《诗经》中“如南山之寿”“丰年多黍多稌”等诗句,亦饱含对丰收的向往。白居易也有诗云:“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明清时期,五谷丰登纹饰广泛用于宫廷与民窑瓷器,成为农业立国思想的艺术表达。宫灯高悬象征“登”,蜜蜂飞舞谐音“丰”,麦穗饱满直指“五”,其核心意象由稻、麦、黍、稷、豆五类谷物构成,辅以灯笼、蜜蜂等元素,形成“灯(登)笼悬穗,蜂(丰)舞其间”的经典构图,寓意“风调雨顺,仓廪充盈”。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粉彩葫芦万代五谷丰登纹渣斗,内壁绘粉彩缠枝葫芦纹,藤蔓相连,花果繁茂,寓意“子孙绵延”“多子多福”;外壁黄地亦绘相同葫芦纹,设四处圆形开光,内有宫灯、花瓶、如意、稻穗等,寓意“平安如意”“五谷丰登”。开光内花瓶饰“囍”字,表明为皇帝大婚用瓷,既祈子嗣繁衍,又添喜庆吉祥。整器色彩明艳,纹饰繁密华丽,尽显清代晚期宫廷装饰的典型风格。渣斗,又名奓斗、唾壶,是起源于晋代的传统工艺品,用于盛装唾吐物:置于餐桌可盛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也可盛茶渣,故亦属茶具。史料记载,此器为清代同治年间专为皇帝大婚烧制的宫廷瓷器,同类纹样器物稀少,已知器型包括碗盖、碗、茶碗、盘、渣斗。

与五谷丰登纹饰异曲同工的,还有柿蒂纹谷纹。1953年湖南长沙南门外东塘出土的战国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剑首呈圆饼状,米黄色,直径4.5厘米,厚0.5厘米,背面有短小柱,长有0.4厘米、直径0.9厘米,可接剑柄。中心有谷粒纹一个,二道阳线弦纹围绕,弦纹外有四单线勾勒的柿蒂纹,在一周较粗弦纹外是三圈谷粒纹,排列不很规则,触之有毛糙感。谷纹外还有一周细弦纹。

谷纹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一颗颗圆滑饱满的谷粒,既是春日嫩芽,象征万物苏醒;亦是秋日稻穗,体现米谷满仓。柿蒂纹因形似柿子四瓣蒂而得名,兴起于春秋战国,流行于汉代。《酉阳杂俎》有载:“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将根固蒂厚的柿子化为纹饰,正寓意坚固结实,恰如农耕中坚韧的先民,千百年来顺时而作,无惧寒暑。

楚人好剑,有佩剑、赠剑、葬剑之风。以玉器作为剑的装具盛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当时人们以玉具剑彰显身份地位。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剑首、剑格、剑璏、剑珌4个玉饰物组成。湖南不产玉,古代常以玻璃仿玉,器形多为璧、环、剑饰等。古代玻璃器出土极少,这件柿蒂纹谷纹玻璃剑首对研究我国古代玻璃器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